第637章 航空巨头!!!(2 / 4)

加入书签

0年代简化为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国泰航空”。

起初,“国泰”仅以两架由c-47运输机改装的dc-3飞机运营。

提供往返于马尼拉、曼谷、李家坡及沪海的客运和货运包机服务。

“国泰航空”成立后,首年载客量就达到了3,000余人。

注意这可是四十年代啊!

一年后,国泰机队规模便进一步扩大,又增添了3架dc-3型客机和vickers catala水上飞机。

随着不久后道格拉斯dc-4型skyaster飞机的加入,国泰的机队规模进一步壮大。

就是这一年,y资财团看好了“国泰航空”的未来前景。

当时的butterfield ap; swire公司,(后来发展为太古集团)便购入了国泰航空的四成半股权,此时国泰仍为澳美合资。

这家航空公司从此就以香江国际机场为枢纽,不仅是香江第一家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还是太古集团及寰宇一家的重要成员。

在港y政府的支持下,香江以南的航线被划归国泰经营,而以北的航线则交由其本地竞争对手香江航空负责。

直至1958年,国泰进一步扩张,收购了香江航空,从而在本地航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进军东北亚市场。

国泰航空接管了原香江航空的多条航线,包括通往t市、东京、汉城以及枫叶国的航线。

在随后的80年代,国泰航空全力拓展其国际航线网络。

当时,香江政府又实施了一项航空政策,规定每条航线只能由一家航空公司经营。

首家获得空运牌照局发牌的航空公司,将享有该目的地的独家经营权。

这一政策为国泰航空带来了显著优势,有效降低了后来主要竞争对手港龙航空的威胁。

这时“国泰航空”已经成为垄断香江的航空巨头,而此时太古集团占股70%,而剩余的30%股份由汇丰银行持有。

1986年4月,国泰航空在香江联合交易所上市,这就给了“刘氏海外投资”的机会。

其首次招股获得56倍的超额认购,并在5月16日正式挂牌交易。

与此同时,港龙航空的创办也在试图打破国泰航空在香港航空业的垄断地位。

刘述栋虽然联合包宇刚等人成立了“港龙航空”,这些年来也是一直在积极收购“国泰航空的股份”。

他以为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于是在1987年2月,太古集团与汇丰银行又以23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12.5%国泰航空股权出售给“刘氏海外投资”。

此次交易后,“刘氏海外投资”一跃成为国泰航空的第三大股东,并有多位“刘氏海外投资”高层加入国泰董事局。

到了1990年1月17日,“刘氏家海外投资”进一步增加其在国泰航空的持股量至38.3%,并获得国泰的管理权。

这一变动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刘氏海外投资”在国泰航空中的影响力。

随后,在1994年3月,国泰航空以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以香江为基地的华民航空75%的股权。

华民航空曾由信德集团经营,此次收购无疑进一步拓展了国泰航空的业务范围。

同年,国泰航空还全面更新了其企业形象,将机身原本的绿白间条设计更换为展翅标志,这一改变无疑增强了其品牌的辨识度。

如今,“国泰航空”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最大的股东变成了“刘氏海外投资”。

“刘氏海外投资”持有的股权已经升至40%。

“国泰航空”的第二、三大股东分别是太古集团、夏国国际航空集团。

这两家公司分别持有25.5%、10.16%的股份,两者者加起来的总和是35.16%,比“刘氏海外投资”还有5%的差距。

这根本影响不了“刘氏海外投资”的控股地位。

因为,香江政府正在计划将启德机场关闭,国泰航空的航空运作也将搬迁至位于赤鱲角的香江国际机场。

同时,国泰也将总部搬迁至位于东涌的新机场侧的国泰城,并计划斥资6.25亿美元进行相关建设。

今年中秋节前,国泰航空进一步宣布,已与其他相关公司达成协议,计划以82亿2千万港元及发行新股的方式,全面收购港龙航空。

同时,国泰还将动用40亿7千万资金增持夏国国际航空的股权至20%。

此外,夏国国际航空也以53亿9千万的价格购入国泰10.16%的股权,从而形成了双方互控的关系。

双方并约定了相应的股权持有限制和协议条款。

国泰航空的股东们达成一致意见,规定任何持有15%或以上股权的股东,在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