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香江行!!!(2 / 4)
> 他这也不全是因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是有公司前辈们谆谆教导在先:“哎呀,这香江啥啥都贵,吃的、喝的、坐车、乘船,就一个字‘贵’!
一碗面二十几块,一瓶水三四块,去了之后能去的也就是麦当劳肯德基吧,那个价钱跟咱差不太多”。
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言语之迫切大有让马忠有种自带口粮饮料的既视感。
等他在宝县过到河对面,马忠这才知道到底是“两个世界”,敢情连作息时间都相去甚远啊。
跟燕京不同,早上八九点的香江街道上几乎可以用空空如也来形容。
这里九成以上的店铺都是关着门的,只偶尔有打扫街道和晨练的老人路过,整个香江似乎还沉浸在梦乡里。
除了去得早、门庭冷落之外,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确实给人一种相当现实的压迫感。
就仿佛烧香拜佛的香客步入大雄宝殿,宝相庄严又巍然屹立的巨大佛像给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差不多。
抬头看,巴掌大的那么一片天,低头四顾,是冷森森的钢筋水泥。
十点来钟,街上的人群仿佛一瞬间从地底下冒了出来,触目所及都是急匆匆南来北往的人流。
加上周遭的语言南腔北调,很少有燕京人马忠能听得懂的,真有异国他乡的孤独感。
这里的物价真是高啊!
稍大点儿的馆子马忠是自然不敢进,街头上的小吃摊儿也就敢偷偷瞄一眼价格:“嗯!果然不是我等能消受的。”
于是,那会儿马忠的中餐真的就在麦当劳解决的。
即便是麦当劳,也是站在人后端详了半天才搞清楚巨无霸在这里叫啥、多少钱,该店什么样的套餐才算贴切他的身份。
马忠说他对香江的这种“敬畏”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毕竟“刘氏海外投资”公司里跟他一样职位的人,但身价却是他的十余倍之多,并且人家拿的还是港币。
巨大的收入差距也是维持这种“敬畏”的坚强基础。
马忠第一次正儿八经在香江购物,是给燕京一哥们帮忙代购“大哥大”。
他早听说过香江也这里可以刷银联卡,却一直没机会试试。
马忠在一处电子商城,挑好一台“大哥大”,他要付款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人家的价钱可都是以港币计价的,他的银联卡里可只有人民币啊,那怎么办
马忠那会儿不懂啊,但是老老实实跟人家店员说了。
你还别说,这店员真是机灵,这机灵劲儿不当老板都可惜了。
听我马忠这么一说立马儿顺坡下驴:“哦,这样啊,那我得重新给你算一下,看看该扣多少r币。”
于是,这名店员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通按,得,到最后九千多块的“大哥大”,他给人家掏了一万多!
当时马忠不明白啊,还得感谢人家给变通呢。
直到回到宝县,马忠一看他的扣款记录,“咋还要给我乘上一个系数”
国内同胞咱不惯着他!
马忠立马儿致电银行,这才知道蒙他的原来是香江同胞!
不管是港币还是美刀计价,扣款时都不必换算成r币,这个换算是在银行系统内部完成的。
“你就没回去找那店员”刘勇笑着道。
“回去找就凭我当初这脑子,您觉得我还能找得到卖我电话的地儿吗
再说了,即便找得到,凭人家夹杂着白话、英语三分靠猜七分靠比划的普通话,我很怀疑我当时能不能掰扯明白。
算了就算破财消灾了呗。”马忠其实早就看开了。
如今他在“香江刘氏”的工资待遇可不低,一年大几十万。
有时候碰上一次“大活儿”,光分红就让他可以潇洒无比。
“客观来讲,我觉得大部分香江人做生意还是很地道的。
不过遇到当初我这种小白,估计人家不弄我点儿都对不起自己买卖人的身份。
或者人家自己也是小白不太懂而导致差错的可能性也不是一点儿都没有。”
后来,马忠正式来了香江后,跟香江这里的同事逐渐熟络。
香江本地的同事极为热情,生怕你不知道香江的好。
一有空就带着马忠去品尝异国美食、去夜观太平山顶、去飙车青马大桥,在他们的引领下香江就变得异常鲜活起来。
深夜,刘勇在马忠的带领下品尝了尖沙咀的美食后消消食。
漫步在弥敦道上,一缕古老乐音从巷口飘来,让他不禁驻足。
那乐音,仿佛将他带回了燕京老家胡同里的录像厅,与眼前的香江交织出一幅梦幻般的画卷。
霓虹灯影交错,人群熙攘,香江的夜晚如梦似幻,让人沉醉。
在繁华的香江,人们追逐着警探、大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