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孙新春的关照!!!(2 / 4)

加入书签

梁班长见状迅速反应过来,他赶紧从身后抱住战士小朱。

刘小涛也反应过来迅速扑上去双手捏住小朱膝盖的上端。

此时,小朱紧咬牙关,一声不吭。

鲜血冒着泡不断涌出,刘小涛急忙抽出腰间的止血带,平日里训练他只需几秒钟就可以扎好的止血带;

但此时翻卷的血肉使刘小涛双手打颤,竟然用了几乎一分多钟才将止血带扎好。

为了防止行动暴露出现意外,包扎好伤员伤口后,孙新春他们只好迅速撤回。

撤回的路上,刘小涛背着小朱,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小朱的体重加上地形的崎岖,让刘小涛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但他咬紧牙关,不敢有丝毫松懈。

梁班长在前面开路,时不时回头查看情况,眼中满是担忧。

天色渐亮,晨雾开始消散,远处的山峦轮廓逐渐清晰。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梁班长立即示意大家停下。他匍匐在地,耳朵贴近地面,仔细倾听片刻后,低声说道:“有敌军的巡逻队,距离我们不到两百米。”

副大队长孙新春迅速做出决定:“绕道走,避开他们。”队伍立即改变方向,钻进了一片茂密的灌木丛。

荆棘划破了他们的衣服和皮肤,但没有人发出一声抱怨。

小朱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刘小涛的心也越揪越紧。

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将小朱送到安全地带。

终于,他们穿过了灌木丛,来到了一片相对开阔的山坡。

孙新春拿出地图,仔细对照后说道:“再往前走不远,就安全了。”刘小涛点点头,背着小朱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小朱突然微弱地说道:“排长,我……我可能撑不住了。”

刘小涛心中一紧,强忍着泪水说道:“别胡说,我们马上就到了,你一定会没事的。”小朱没有再说话,只是紧紧抓住了刘小涛的肩膀。

侦查员们终于回来了。

医护人员迅速接手,将小朱送进了手术帐篷。

两次出师不利,没有打击侦查分队的积极性。

第三次,孙新春他们轻车熟路,再次秘密潜入,对敌军阵地实施了拍照、摄像、绘制侦察要图。

而这一次行动就比较顺利。

刘小涛他们匿影藏形,潜伏了3天3夜,对敌军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详细观察,并得出结论:

在这个方向,当面敌军除炮火袭击之外,很少主动派出特工对我军阵地进行偷扰,整个中间地带也没有发现敌军活动的痕迹。

师首长在孙新春他们的情报支持下,调整了各阵地防御方案,采取少摆多屯、适时“添油”的战术,将一线前出阵地保留精兵用于观察和警戒。

这样,既使伤亡大为减少,又加强了我方阵地的防御性。

为了沉重打击当面敌军,保持对敌强大军事压力,根据前指指示,师部准备在旱季对对面高地地域实施营规模的出击作战,代号为“7-1工程”。

出击的目标是以对面高地为核心的5个阵地所组成的敌连支撑点。

它位于907高地、923高地至盘龙江的斜坡上,是敌向我17、14、012等阵地偷袭的重要依托,也是敌前沿要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术价值。

刘小涛他们侦察排负责为出击分队提前开辟通路,并不断对敌进行抵近侦察,密切掌握敌人动向。

开辟通路分为上、下两条线:上线由老陈指挥,孙新春副大队长带领侦察4排、6排具体实施,主要配合担任主攻任务的9营行动;

刘小涛则带领他们排负责实施,主要配合担任穿插任务的7营行动。

在此期间,陆军学院来了新一批学员上阵地实习,其中一位姓严的见习排长,是陕人,积极要求随刘小涛他们排行动。

后征得孙新春副大队长同意,就把他安排在了刘小涛他们排。

开辟通路,除排雷任务重、难度大之外,就是在敌虎视眈眈之下抵近侦察,要不暴露蛛丝马迹,行动要求极高。

为此,刘小涛他们每次执行任务,总是极度小心地在丛林中匍匐进,每个人都滚得像泥人一样,宁可慢也要避免踩到地雷或被敌人发现。

这样虽然很艰辛,但刘小涛的胆量越练越大,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往来于敌我阵地之间。

这一天,刘小涛率领侦察分队沿盘龙江东岸17号阵地向高地西南侧抵近了敌军阵地,这意味着出击通道基本开通,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自信。

此时,天色将晚,上级来电命令刘小涛他们今天的任务就到此为止。

让他们抓紧时间沿通道原路返回,同时让刘小涛选择好下一次接敌路线。

刘小涛短暂的考虑一下,他立即吩咐实习生严排长带领其他同志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