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刘之野的“摸鱼行动”!!!(2 / 4)

加入书签

后勤人的使命和责任!”

这番话,不仅道出了他内心的坚持,也为整个后勤系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刘之野的带领下,部队伙食保障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官兵们的餐桌越来越丰盛,战斗力也随之提升。

这位老兵的“吃饭工程”,成为了后勤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他的领导下,基层单位开展种养殖等农副业活动,表面看是日常管理工作,实质上构成了军事力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连队抓好蔬菜种植和牲畜饲养这些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军队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

某次总部工作例会上,刘之野的老领导听闻相关汇报后,笑着打趣道:“听说刘之野同志在搞摸鱼行动”这席话让在场人员都会心一笑。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会议室内原本严肃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大家自然明白这是指刘之野正在处理的具体工作事项。

当这话传到刘之野的耳朵里,他咧嘴一乐:“不下水捞鱼虾,我拿啥填肚子”

结束首轮实地考察,刘之野已基本掌握后勤部的实际运作状况。

通过现场走访与资料核查,他对部门日常管理流程和物资调配机制形成了具体认知。

经过多次实践,刘之野推出的系列改革举措让部队后勤保障焕发新活力。

在他的持续推动下,部队物资供应体系实现全面升级,原本效率低下的工作模式得到根本性改变,最终形成运转高效、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后勤保障机制。

记得刚上任初,两位军部里的同志,前来征求刘之野对今后工作安排的意见。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刘之野直接抛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一个后勤”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两位后勤干部一时语塞。

刘之野没有等待他们的回答,而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设战斗化的后勤!”

这个简短而有力的回答,成为了刘之野领导后勤部工作的核心理念。

不久后,刘之野主持召开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后勤部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刘之野提出了建设战斗化后勤需要重点解决的五个问题:后勤战备、后勤体制和编制、后勤干部训练和科研、开源节流以及思想作风问题。

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刘之野对后勤工作的全面思考和系统规划。

总部那边也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一位副总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现在打仗倘若没有后勤工作,将寸步难行,后勤工作是决定今天打仗的命运的。”

这位领导的讲话,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刘之野关于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论断。

刘之野深知,要做好后勤工作,光靠开会是不够的。

他决定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于是五一节刚过,刘之野就带领工作组,连续两个月对各单位进行视察。

在这期间,刘之野还婉拒了访外的安排,推荐他的副手代表后勤代表团出访。

刘之野选择留在国内,带领工作组深入一线。

在炎热的夏天,刘之野一行人来到了某部一座综合仓库。

他不顾路途遥远,带头爬上山顶,俯瞰全局。

下山后,刘之野仔细查看仓库各处,从食堂到宿舍,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

刘之野掀开战士的被褥,询问冬夏温度,关心战士们的生活条件。

在听取仓库主管的汇报后,刘之野主动要求与全体后勤人员见面。

他亲切地对大家说:“我是第一次做后勤工作,很多情况不了解,来的目的,就是了解情况,向同志们学习。”

刘之野的平易近人,让所有人倍感亲切。

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关于仓库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刘之野认真倾听,并对仓库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

他指出:“你们的工作,和战争的胜利直接相关。

物资保管得好,收发及时,可以随时保障作战;保管不好,受潮、霉烂、变质,紧急的时候拿不出去,就要误大事。”

这番话,既体现了刘之野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极大地鼓舞了基层官兵的士气。

在离开仓库时,刘之野还特意要求在这里用餐,并指定要吃战士们自产的蔬菜。

这种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作风,成为刘之野领导后勤部工作的一大特色。

从上任起,刘之野领导后勤部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持续不断的调查、整顿和建设工作。

他特别关注边防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认为这些处于国防前哨的部队,面临着最艰苦的环境,最需要得到后勤的有力支持。

在他的领导下,后勤部的工作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