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2 / 3)

加入书签

炮,对埃及马木留克兵炮击时,被马木留克兵发现,从而仿制并且创造性的安装在了骆驼背上。

    这个脑洞打开,立刻让马木留克兵横行中东。

    毕竟在这个时代,重火力机动一直是难题。其他阿拉伯人,奥斯曼突厥人、波斯人立即效仿。纷纷仿制这种来源于船舷鹰炮的轻型火炮。

    以至于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骆驼炮传到印度。一百年的时间里,传到漠西蒙古准噶尔部。

    随后,噶尔丹和康熙大战,用骆驼炮打死打伤了好多满清的诸王、贝勒、贝子们。

    不过康熙有野战重炮,也就是红衣大炮。

    骆驼炮和驼城就不够看了。

    驼城被三十六磅的铅弹打的血肉横飞,惨不忍睹,噶尔丹战败撤退。

    海盗们纷纷按照中队的编制从里面冲出来,迅速接管了外层的驼城。

    他们纷纷控制了架设在驼背上的回旋骆驼炮。

    其他人则开始给燧发枪步枪装弹。

    撤下来的四个营民兵则在西线,组成了四个五人纵列,百人横列的方阵。集体半蹲在地,开始给钢弩上弦。

    这些带拉机柄的钢弩,上弦非常容易,因为机匣内有滑轮组。

    拉力全都在十二个力以上。相当于虎力弓入门的水平。只要胳膊有力气,还可以调节到最大十五个力。这已经是虎力弓的中高级拉力了。

    如果没有滑轮组省力,需要用脚踏,使用腰力才能拉开上弦。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射速。

    现在,只要把拉机柄从头拉到尾部,就可以了。一只手就可以上弦。这种钢弩带有步枪枪托,抵肩射击十分稳定。抛射比大弓远很多。还有准星照门,平射时三点一线瞄准,十分精准。

    远处和硕特人的骑兵掀起漫天的尘土,他们远远的在一里地外停下了,没有直接冲击过来。因为他们认为对方是杨凡的主力。

    他们自己兵力不足。他们抱着拖住杨凡的打算。

    只有等阿尔金山的大军回师,就能对杨凡的这支偏师发动毁灭性打击。

    赵挺看了一会,笑了。

    现在成了麻杆打狼两头害怕了。

    赵挺自己只有一个团战兵,对面可是有接近三个团。自己不敢主动攻击,他们也以为自己的兵力几倍于他们也不敢进攻。

    那就索性拖着吧,反正他的任务就拖着敌人,给大军绕道抄后路做掩护,提供时间。

    “让前排骆驼炮开火,先轰一轰他们。”赵挺下令道。

    不开火,会让他们疑惑,所以必须要打一下。

    五百米是极限射程,不过勉强够得着。

    接到命令后,海盗们立刻找到实心球形弹。

    把定装弹从箱子里拿出来,放进子铳里。然后把子铳装进敞开式的后炮膛,横着旋转一下,把子铳前面的螺口,旋转拧进炮膛的螺口中。

    这样的结合方式,类似后世的闭锁装置。射击时对密封有一定作用,可以打得更远些。

    伊斯麻是文莱人,他作为伙长,把一根钢针在子铳的点火口刺了一下。然后把一根拉火管插了进去。

    “卡布、黑岩一郎,你俩抬起炮尾,我来瞄准。”伊斯麻用生硬的大明官话说道。

    旋转骆驼炮是可以上下左右旋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