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治罪?!(2 / 5)

加入书签

何来得如此久……”

不止是他们,殿中许多大臣亦感到了不对劲。

清流一侧,本未发言,见此情形亦不敢出声,只能目光沉沉望向御阶。

气氛凝滞到了极点。

那一方高高在上的玄金龙椅,仿佛成了全殿唯一活着的眼。

萧宁没有说话。

但他在看。

他一个个看过去。

看林驭堂,看王擎重,看林志远,看那些义正辞严的脸庞。

看他们站在法理的光环下,借“法”为刃,欲斩一人。

但他什么都没说。

只看。

仿佛在看一群早已被他识破的人,又仿佛在衡量这道“法”到底是公,是私,是利,是害。

他的沉默,反倒逼得新党众人呼吸凝滞,额上冷汗渐浮。

这一刻,整个太和殿,如坠冰窟。

——这份沉默,不是等待。

而是审视。

是锋刃未出的凝视。

是帝王冷目中的“你们尽情演罢”。

王擎重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个陛下……从未落子。

今日早朝,从三相到大相,从魏瑞到许居正,从昌南王党到禁军案情……

每一步,都像他设局已久。

而现在,他们想将他逼入“两难”之地,想强让他在“法”与“私”之间作出选择?

这……或许,正中其意。

王擎重一惊,心下一凛,想开口收话,可萧宁的眼神,已经转过来。

他一句话未说。

可那一眼,比万言更重。

清流这边,原本沉默无言。

可就在众目睽睽中,看到御阶之上的那位天子始终未作裁断,许居正眉头终于缓缓皱起,转头与霍纲对视一眼,心中已有不安之意悄然生起。

“怎么还没裁?”霍纲低声道,目光沉重,“如此久的沉吟,莫非陛下……真打算强保蒙尚元?”

许居正没有立刻回应,眼神却已然转向高处那一席玄袍少年。

那少年并未动怒,也未沉声训斥,反倒只是用那种冷静至极的目光,扫视着堂下之人——仿佛是在权衡,也仿佛是在寻找某种时机。

“这可不妙啊……”许居正终于低声道,“若是陛下此时出手相保,那便不是私心,而是‘偏心’了。”

霍纲点头,脸色越发凝重:

“新党虽恶,可这件事他们确实站得住理。林驭堂虽是小人,可被殴打乃是事实;宫禁乃是重地,禁军之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陛下这时候执意偏袒蒙尚元,外廷百官如何看?天下士子如何想?”

许居正轻叹:

“最重要的是……新党正盯着陛下,陛下若不处置,便等于在朝堂上公然不讲理。失的是威仪,伤的是信誉。”

霍纲点头:“最坏的后果,是陛下清名受损。”

“若此事传出朝外,”许居正声音压低到极致,“陛下不惩私党之人,反偏护旧将武夫,那些京中士人、地方儒吏,岂不会纷纷议论?说陛下也落了个‘一偏昌南王旧人’的名声?”

此言一出,两人心中几乎同时作下决断。

“不能任由局势发展下去。”

下一刻,许居正跨前半步,衣袍微动,抱拳出列,拱手而拜。

“启禀陛下。”

他声音稳重,语调平和,却直言不讳:

“蒙尚元统军多年,旧绩尚在,忠心无可厚非。但此番之事,乃是宫禁之乱,军纪之犯,若不加以惩处,怕是内廷纲纪将无以为继。”

“臣斗胆直言,陛下虽念旧情,知其心忠,可若在这太和殿上,公然宽纵而不问责,臣恐陛下日后威信受损。”

“臣请陛下,秉公处置。”

话语落地,朝堂内再度陷入短暂的死寂。

不等众人回神,霍纲亦紧随其后上前一步,同样拱手出列。

“臣附议。”

“宫禁乃是国家根基,禁军如血脉之守,若连这一点都容许含糊,那后日如何立军纪?如何保圣驾?如何令诸营效命?”

他语气虽不及许居正沉稳,但言辞更为犀利,仿佛字字都是为了“正军纲、肃律纪”而来。

“臣也请陛下治蒙尚元之罪。”

二人接连出列,朝中顿时响起窸窣之声,不少清流中人已察觉了这股风向,纷纷露出警惕之色。

而魏瑞——那位新任中相,此刻也终于沉下脸来。

他本不愿出声,本也知蒙尚元确为忠将,且为清流所倚赖之人,可眼下的情势……他亦不能不顾。

若天子今日真的护短,那只怕他这个新上任的“魏中相”,第一个就要被推到风口浪尖。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