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天下归心!百将跪求,请主公登基!(1 / 2)

加入书签

“主公!”

数百名高级将领,异口同声,声震云霄。

陈平川眉头一挑,看着他们,心里大概猜到了七八分。

“你们这是做什么?有话就说,搞这套做什么?”

王奎抬起头,满脸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主公!如今您光复京城,驱逐蛮夷,功盖三皇,德过五帝!天下百姓,无不视您为再生父母!各地诸侯,也纷纷遣使来朝!此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啊!”

他话音一落,石头立刻接上:“是啊主公!俺们这些大老粗也懂!现在这天下,就认您一个!您就是这天下的主心骨!您不坐那个位置,俺们心里不踏实,天下百姓心里也不踏实!”

“请主公顺天应人,早登大宝,以安天下!”

所有将领再次齐声高呼,声音里充满了狂热和期盼。

他们跟着陈平川,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功成名就,陈平川就是他们的信仰。

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他们的主公立下了如此不世之功,就应该当皇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且,只有陈平川当了皇帝,他们这些人的功劳,才能真正地固化下来,成为开国元勋,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陈平川静静地看着他们,没有立刻回答。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叹了口气,陈平川从高台上走下来,亲手将王奎扶了起来。

“王将军,你的心意,我明白。各位兄弟的心意,我也都明白。”陈平川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现在是称帝的时候吗?”

他指着北方,声音沉重地说道:“阿保机是死了,可他的老子塔尔罕还在!蛮族数十万控弦之士还在!大雁关的累累白骨,你们都忘了吗?蒙天放将军的遗体,才刚刚入土为安!”

他又指了指城内那些依旧残破的街道和面黄肌瘦的百姓。

“再看看这城里,看看这天下!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还在挨饿!我若此时登基,是为了什么?为了穿那一身龙袍,坐在那张椅子上,享受万民跪拜吗?”

“不!”陈平川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我陈平川起兵,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是为了让这天下的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挺直了腰杆做人!是为了让我们汉家的儿郎,再也不用受那蛮夷的欺辱!”

“如今,仇未报,民未安,何以家为?何以称帝?”

一番话,掷地有声,说的在场的将领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惭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只想着功名利禄,想着自家主公的威风,却忘了陈平川一直以来的初衷。

“主公教训的是,是我等短视了!”王奎羞愧地说道。

“都起来吧。”陈平川挥了挥手,“此事,休要再提。什么时候,我们踏平了草原,彻底解决了北方的威胁;什么时候,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到那时,我们再来说这件事。”

“我等……遵命!”

将领们虽然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对陈平川的敬佩。

不贪图皇位的统帅,才是真正值得他们用性命去追随的雄主!

看着将领们散去,陈平川暗自松了口气。

这第一次劝进,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可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随着局势的稳定,这种声音只会越来越大。

他揉了揉眉心,只觉得当这个“主公”,比打仗还累。

打仗,敌人是谁,目标在哪,一清二楚。

可这人心,却是最难揣摩,也最难应付的东西。

……

劝进的风波刚刚平息了两天,京城里的各项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日,陈平川正在临时书房里,和赵康、全伯等人商议着新式火铳的量产和京城防御体系的改造方案,一名亲卫匆匆走了进来。

“主公,门外有一名自称从敦煌来的信使,风尘仆仆,说有十万火急的要事求见!”

“敦煌来的?”陈平川精神一振,“快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皮肤黝黑,满脸风霜,身上还带着戈壁滩独有气息的汉子被带了进来。

他一看到陈平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纳头便拜,声音激动得发颤:“小人……归义军信使张全,叩见……叩见主公!主公万福金安!”

这一声“主公”,叫得无比自然,无比虔诚。

“起来说话。”陈平川亲自上前将他扶起,看着他干裂的嘴唇和疲惫的神色,温言道,“一路辛苦了。来人,看茶。”

“谢主公!”信使张全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木匣,双手奉上,“这是祝王爷让小人拼死送来的亲笔信!”

陈平川接过木匣,打开,里面是一封厚厚的信笺。

他展开信,仔细地看了起来。

信的开头,是祝衡用他那熟悉的,略带锋芒的笔迹,写下的满纸激动与欣慰。

他诉说着得知京城光复,阿保机授首时的狂喜,为自己死去的皇弟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