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绝境翻盘陈平川的战场艺术(1 / 2)
探子带回来的消息,让归义军每个将领的心头一沉
月牙泉,那是敦煌的命脉所在,是这片绿洲的心脏!
一旦月牙泉被占,水源被断,不出半月,敦煌城便是不战自乱的死城。
其野心昭然若揭!
“欺人太甚!”
一个年轻将领猛地一拳砸在桌上,双目赤红,正是“归乡派”
的领头人,张烈的堂弟,张武。
“将军!
这帮回鹘杂碎就是算准了我们兵力不足,不敢出城野战!”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今天挡住了回鹘,明天还有吐蕃!
我们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只能等着被一点点耗死!”
张武的话,说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绝望和憋屈,如同乌云笼罩着整个大厅。
张烈面沉如水,那道从眉角延伸到下颌的伤疤,此刻看起来愈狰狞。
他何尝不知眼下的困境。
归义军满打满算,能战之兵不过五百,而且多为步卒,缺马少甲。
拿什么去跟回鹘人引以为傲的千人骑兵在戈壁上硬碰硬?
出城,是送死。
不出城,是等死。
他死死盯着墙上那张巨大的西域堪舆图,目光像是要将图上敦煌的位置烧出两个洞来。
手下的将领们吵作一团。
有的主张死守,依托城墙,能撑一天是一天。
有的主张派人去和回鹘人谈判,弃械投降,只求换来生机。
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了陈平川。
“都怪那个中原书生!
若不是他解决了坎儿井,让我们暂时安逸下来,我们早就该考虑东归的事了!”
“没错!
留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就是死路一条!”
“归乡派”
的将领们群情激奋,仿佛所有的困境,都是因为没能早日回归中原造成的。
就在这片嘈杂和混乱之中,一个平静的声音响了起来。
“张将军,我有一策,可以退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陈平川正站在人群后,他神色镇定,与周围的焦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秦王祝衡站在他旁边,虽然也紧张得手心冒汗,但看到陈平川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那颗悬着的心,竟也莫名地安定了几分。
张烈转过头,看向站出来的陈平川,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你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他现在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上次陈平川用匪夷所思的法子解决了坎儿井危机,让他印象深刻。
这个看起来文弱的中原书生,脑子里似乎总装着些旁人想都想不到的东西。
“若能退敌,我张烈,绝不亏待你!”
陈平川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上前来,伸出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堪舆图上月牙泉的位置。
“将军请看。”
他的声音沉稳,娓娓道来:
“月牙泉,地处敦煌城东南,乃是四周地势最低洼之处。
其西北,是一片连绵的沙丘,看似平缓,实则暗藏沟壑。”
“其东侧,是一片胡杨林。
林子虽然不算茂密,但千年胡杨枝桠交错,盘根错节,骑兵在其中寸步难行。”
“回鹘骑兵要想兵临泉眼,只有两条路。”
陈平川的手指在图上划出两条清晰的线路。
“一是绕过沙丘,从西侧的开阔地长驱直入。
二是派兵穿过胡杨林,可以更快地抵达月牙泉。”
他抬起头,环视众人,语微微加快。
“回鹘人知道我们一定会出兵阻拦,但他们骄横惯了,千人骑兵绝不可能挤在一条路上。
我料定,他们一定会分兵!”
“主力,走西侧的开阔地,他们想用最快的度,以雷霆之势抢占泉眼,摧毁我们的士气。”
“同时,会分出一支偏师,进入胡杨林,意图截断我们的后路,将我们包了饺子。”
“而他们‘分兵’的这个举动,恰恰就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议事厅内,渐渐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地图,转移到了陈平川的脸上。
这个年轻人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缜密,仿佛他亲眼看到了回鹘人的排兵布阵一般。
张烈眼神一凝,沉声问道:“如何利用?”
陈平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他看向一名满脸络腮胡的军官。
“张校尉。”
那名军官一愣,条件反射地挺直胸膛:“末将在!”
“你带一百弟兄,立刻去月牙泉边的高地上。
砍伐周围所有的红柳、梭梭木,削尖了,当做拒马枪,在泉眼周围立起一道屏障,越多越好,密不透风!
要让他们的战马,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那张校尉看向张烈,后者沉吟片刻,点头默认。
张校尉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