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你说这是废卷这是治国安邦的良方(1 / 2)

加入书签

考卷被一一密封,送入灯火通明的阅卷房。

副主考官王大人,是吏部侍郎燕家的得意门生。

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从那浮华张扬、刻意模仿名家风骨的笔迹中,找到了燕世藩的卷子。

他捻着自己保养得宜的胡须,细细品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连连点头,口中更是赞不绝口。

“好文章!

文采斐然,引经据典,深得圣人教化之精髓!

此等锦绣文章,深谙为君分忧之道,当为魁!”

他毫不犹豫地将此卷抽出,拟定为“魁”

候选,放置在一旁。

随后,他端起茶杯润了润喉,随手又拿起一份卷子。

当他看到陈平川那“以工代赈”

、“甄别收编”

的上策与中策时,尚且觉得此子有些小聪明,想法颇为新奇,捋着胡须的动作也轻快了几分。

可当他看到那直指“官逼民反”

的下策,尤其是看到那份详实到令人心惊肉跳的数据时,他脸上的欣赏瞬间变成了惊骇。

冷汗,如同细密的虫子,从他的额角、后颈争先恐后地渗出。

“大胆狂徒!

狂悖之言!”

他像被蝎子蛰了一样,猛地将卷子狠狠摔在桌上!

“此非策论,乃是谤书!

竟敢影射朝政,污蔑百官,其心可诛!

这是要动摇我大业朝的国本啊!”

他抓起朱笔,手腕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怒不可遏地在卷龙飞凤舞地批下八个大字。

“言辞偏激,心术不正,不予录取!”

他将这份在他看来足以抄家灭族的“罪证”

,愤然丢进了废卷堆里,然后长长舒了口气。

主考官张廷玉正在房内巡查,正好看到王大人的举动,他皱起了眉头,缓步走了过去。

目光扫过王大人依旧气得白的脸,顺手从那堆积如山的废卷中,捡起了最上面的一份。

正是陈平川的答卷。

他先是看到了王大人那刺眼的八字批语,眼神陡然一凝。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正文上。

只看了一眼,他那张古井无波、如同风干橘皮般的脸上,便泛起了波澜。

越看,他越是心惊。

越看,他浑浊的双眼越是明亮,仿佛拨开了层层云翳,露出了朗朗乾坤!

他从那犀利尖锐、力透纸背的字里行间,看到的不是什么“心术不正”

,而是一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滚烫赤子之心!

尤其是那份直观的数据图表,更是让他原本微佝的背,都下意识地挺直了!

他忍不住口中赞道:“绝!

绝妙!”

这等洞察时弊、切中要害的经世济民之才,百年难遇!

张廷玉缓缓放下卷子,阅卷房内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诧异地看向他。

他一生刚正,最恨的便是党同伐异,埋没人才。

此刻,他的目光如电,直直射向脸色煞白、浑身抖的王大人。

他缓缓开口,语气威严。

“此卷,当为本届第一。”

王大人一个哆嗦,缩了缩脖子。

“张……张大人……”

他颤抖着争辩,“此子言辞过激,狂悖无状,若是呈上御前,龙颜一怒,我等……我等担待不起啊!”

张廷玉出一声满是鄙夷的冷笑。

“天子求贤,求的是治国安邦的良方,不是粉饰太平的颂歌!”

“若因直陈时弊之言而降罪,那这大业朝,亡国不远矣!”

老者挺直了那看似孱弱的脊背,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在整个阅卷房内激荡回响。

“老夫以毕生官声性命作保,此卷,必为魁!”

在张廷玉这雷霆万钧般的意志下,王大人再不敢多言半句,划掉自己的批语,将陈平川的卷子,与燕世藩那篇华而不实的文章并列,放在了所有考卷的最顶端。

它们将一同被呈送御前,等待着大业朝最高统治者的亲自裁决。

阅卷房内暗流汹涌,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风暴即将掀起。

而此刻,陈平川正与慕容修、张金宝坐在一家小酒馆里。

酒馆内人声鼎沸,暖意融融。

端起粗瓷酒杯,陈平川对还在担忧的二人举了举,杯中酒液映着烛火,轻轻晃动。

“等结果吧,不急。”

他淡淡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

会试放榜日,天刚放亮,贡院外那条宽阔的长街,便已被无声的人潮堵得水泄不通。

张金宝在人群的缝隙里焦躁地来回踱步,盯着张贴大榜的墙壁。

“大哥一定中!

大哥肯定能中!”

他反复地念叨着,声音紧张,像是在说服自己,又像是在向满天神佛祈祷。

一旁的慕容修,手中那柄从不离身的折扇,正一下一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