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的答案(1 / 2)
当林阳踏上了球场草皮,看台上响起了混杂着鼓励与好奇的掌声。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不到二十分钟,他需要立刻理解比赛节奏,并做出贡献。
最初的几次触球,他显得有些谨慎,更多的是进行安全球的传导,仿佛在小心翼翼地感受比赛的脉搏和队友的跑位习惯。AC米兰的球员对这个生力军也不敢怠慢,给予了适当的压迫。
然而,变化在悄无声息地发生。
第一次闪光出现在他登场后第三分钟。他在中场偏右区域接到阿拉巴的传球,原本看似要回传安全球,却突然用左脚外脚背送出一记贴地斜塞!皮球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穿越了米兰两名中场之间的狭小空档,找到了前插的维尼修斯。后者顺势切入禁区,完成了一脚颇具威胁的射门,迫使门将做出扑救。
“¡Ole!”看台上响起一阵赞叹的惊呼。这脚传球体现的视野和脚法,与之前比赛中皇马中场有时略显拖沓的横向传导形成了鲜明对比。
维尼修斯射门后,回头朝林阳的方向看了一眼,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惊讶和认可一闪而过。
林阳的登场,仿佛给皇马的进攻发动机注入了一股更高标号的燃油。他的跑动接应点非常聪明,总能在中场与锋线的结合部找到空当,而且出球极其果断,几乎从不拖泥带水。他减少了不必要的盘带,却用一次次一脚出球和简洁的撞墙配合,快速地将球输送到危险区域。
比赛节奏因为他的存在而明显加快了。原本有些僵持的中场局面被激活,皇马的进攻开始更多地直接威胁米兰的禁区。
第83分钟,林阳回撤到很深的位置接球,转身的同时已经观察到了前场的局势。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起脚送出一记超过四十米的长传转移,准确找到了左路完全处于空档的费兰·门迪!这次跨越球场的大范围调度,瞬间撕开了米兰的防守阵型,为球队创造了极大的进攻空间。
“这传球!”解说员惊呼道。
虽然这次进攻最终以门迪的传中被挡出底线而告终,但林阳这次展现的大局观和长传精度,再次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的几分钟,皇马几乎形成了对米兰的半场围攻。林阳成为了进攻的发起点和节拍器,他频繁地与贝林厄姆、塞瓦略斯进行小范围配合,不断拉扯着米兰的防守。
伤停补时阶段,他甚至在禁区弧顶处接到贝林厄姆的回做,晃开角度后拔脚怒射,皮球稍稍偏出远门柱,惊出米兰门将一身冷汗。
终场哨响,比分定格在0-0。
从结果上看,是一场平局。但从过程看,尤其是最后十五分钟,皇马的进攻面貌焕然一新,完全压制了对手,创造了数次得分良机。
比赛结束后,影响是立竿见影且深远的:
《阿斯报》:“神奇替补!林阳十五分钟改变比赛,他是皇马缺失的齿轮?”
《马卡报》:“阿尔特塔收到甜蜜烦恼:林阳用表现强势索要主力位置!”
之前的质疑和猜测被这实实在在的十五分钟表现击得粉碎。焦点从“为什么不上”变成了“为什么不多上”。
社交媒体上全是林阳那几脚关键传球的集锦。“高级”、“大脑”、“这就是1.2亿的价值”等评论刷屏。替补登场的失望早已被对未来的期待所取代。
走向更衣室的路上,贝林厄姆主动走过来与林阳击掌,用英语说了句:“踢得好,兄弟。”阿拉巴也拍了拍他的后背。这是一种基于赛场表现的、最直接的认可。虽然维尼修斯、米利唐等人没有特别表示,但那种无形的隔阂感,显然被这十五分钟的高质量表现冲淡了不少。实力,是打破坚冰最有效的武器。
主帅阿尔特塔在场边看着队员们走回更衣室,目光尤其在林阳身上停留了片刻。他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内心必然在进行激烈的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