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与遥远征途(3 / 4)

加入书签

斯特里·伊兰昆达,这位拥有拜仁慕尼黑背景、被誉为“澳洲姆巴佩”的混血天才,速度快得惊人,身体对抗更是远超同龄人。

    主教练这次选择让林阳首发,希望他能延续火热状态。然而,比赛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林阳最不喜欢的节奏。澳大利亚人用强壮的身体和不知疲倦的奔跑进行着高强度的压迫和对抗。林阳在中场拿球变得异常困难,伊兰昆达、以及中场绞肉机型的球员如杰克逊·欧文,像牛皮糖一样死死缠住他,用肩膀冲撞,用身体挤压,裁判的尺度也相对宽松。

    第25分钟,一次典型的场景:林阳在中圈试图接应门将的短传,刚停好球,身高体壮的伊兰昆达就如同一辆小坦克般冲撞过来!林阳被撞得一个趔趄,勉强护住球,但伊兰昆达强壮的身体死死卡住位置,旁边的欧文也迅速合围。林阳在两人夹击下艰难转身,试图传给边路的戴伟浚,但传球线路被提前预判,球被断下!澳大利亚立刻发动快速反击,由边路快马制造了险情。

    “林阳有点被针对了,身体对抗上很吃亏。”解说员担忧地说。看台上为数不多的中国球迷,心也揪紧了。

    上半场临近结束,更大的打击降临。林阳在左路试图用速度强突澳大利亚边后卫,对方一个凶狠的侧后方铲抢,鞋钉重重地刮在了林阳支撑脚的脚踝外侧!

    “啊!”林阳一声痛呼,翻滚在地,痛苦地捂住了脚踝。

    场边的中国队队医和教练组瞬间站了起来,脸色煞白!远在里尔俱乐部办公室,通过卫星信号观看直播的坎波斯和李总监,心也猛地一沉!李总监甚至低声咒骂了一句。镜头捕捉到林阳脸上痛苦扭曲的表情,让所有关心他的人倒吸一口凉气。

    裁判只出示了一张黄牌,认为犯规地点在边线附近,威胁不大。林阳在队医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到场边接受紧急处理。他咬着牙,眼神里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他想起了星火李总监那句“聪明地踢球”,想起了那条“小心膝盖”的诅咒邮件。冰冷的现实和身体的剧痛,像悉尼冬夜的冷雨,无情地浇在身上。

    虽然经过处理他坚持踢完了上半场,但明显受到了影响。下半场,中国队整体崩盘,被澳大利亚连入两球,最终0-3惨败。林阳在对手的严密盯防和身体不适的双重压力下,表现黯淡,未能再送出有威胁的传球。终场哨响,他低着头,汗水混合着雨水,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从脸颊滑落。伊兰昆达从他身边跑过庆祝,青春洋溢的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国的航班上,气氛压抑。林阳戴着耳机,却隔绝不了网络世界的滔天巨浪。手机屏幕上,关于他的评论风向已然剧变:

    “就这?被伊兰昆达撞得找不着北!吹出来的天才!”

    “软!太软了!一上强度就原形毕露!里尔核心?水分太大!”

    “国家队不是法甲!这里需要的是战士,不是温室花朵!星火资本捧出来的花瓶罢了!”

    “看他被铲倒那下,玻璃人体质!趁早卖了吧,别砸手里!”

    刺耳的批评、嘲讽甚至人身攻击,如同冰冷的箭矢,穿透屏幕,扎进心里。巨大的落差让年轻的林阳感到一阵阵窒息般的难受。上一场还是工体的英雄,是连接未来的希望之光;这一场就成了悉尼的罪人,是徒有其表的“玻璃人”。

    他烦躁地关掉手机,靠在舷窗上。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身体的疲惫和心灵的挫败感交织在一起。他想起了在里尔,无论表现好坏,队友和球迷给予的更多是支持和包容。而在这里,承载着亿万人的期望,也意味着要承受亿万倍的苛责。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不是新闻推送,是一条来自里尔的WhatsApp消息。发信人是老队长丰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附着一张照片:

    “把头抬起来,战士。真正的战场在等你回来。看看谁在支持你。”

    照片里,是杜埃勒训练中心外,几个熟悉的中国小球迷面孔。他们举着一个新做的、略显粗糙的横幅,上面用中法文写着: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