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现毒蚊肆虐(2 / 2)

加入书签

倪土快走几步,对着孙思邈深深一揖:“小子倪土,再次拜见药王前辈!”

态度诚挚,毫无倨傲。

孙思邈赶忙搀扶:“倪将军不必多礼!

老夫这次到洛地游历了大半月,实为探访疫情,没想到还得到了这个疾病被你轻松攻破了,我便想着向将军讨教这奇特的疗病之法。”

他目光炯炯,直指老赵头的脚。

倪土微微一笑,拍了拍老赵头的肩膀:“老赵这‘白虎历节’,说白了就是关节里堆积了太多‘污秽之物’,堵塞气血,痛起来自然要命。

我这法子粗暴了些,就是用特制的空心银针,找准最鼓胀疼痛、气血瘀堵的死角,扎进去,把那又黏又稠跟烂泥似的‘污秽’抽出来。”

“抽……抽出来?”

雷鸣想象着那画面,嗓子眼有点紧。

“正是。”

倪土从腰间一个皮囊里抽出一根比头丝粗不了多少的银针,针尖极细,针尾却连着一段竹管,“针尖刺入,利用竹管产生的吸力,将脓血瘀滞引出。

老赵运气好,病灶就在脚趾皮下,抽了几次,立竿见影。”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寻常农事。

孙思邈听得连连点头:“‘污秽’得泄,气血自通!

好!

此针具之精巧,认穴之精准,老夫前所未见!

只是……”

他话锋一转,看向倪土肩上的竹篓,“将军此去,莫非是寻那‘雪胆’?不知这瘟疫……”

提到瘟疫,倪土脸上的轻松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忧虑。

他放下竹篓,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布一角,露出里面几株青白透金的植物根茎——正是孙思邈先前见过的雪胆。

但他并未多做解释,反而从竹篓最底下捧出一个带盖的粗陶碗。

“前辈请看此物,或许才是眼下更要紧的。”

倪土神情凝重地打开陶碗盖。

孙思邈和雷鸣凑近一看,碗里有浅浅一层清水,水中竟有数十条细如丝、浑身透明、头尾不停扭动的小虫子!

它们在水里疯狂地上下窜动,看得人头皮麻。

“这是……子孓(孑孓)?蚊虫的幼虫?”

孙思邈博学,一眼认出。

“正是!”

倪土语气斩钉截铁,“困扰村子的这场瘟疫,元凶便是蚊子!”

“蚊子?”

雷鸣愕然,“那小小飞虫,吸点血罢了,怎会是瘟疫源头?”

“绝非凡蚊!”

倪土摇头,“此蚊体型较寻常蚊虫略小,翅上带有细微的灰白斑点,多在日落前后及黎明时分活动猖獗,尤其喜好潮湿、温暖、积水之地。

小子观察多日,现村中凡染瘟疫者,此前几乎都被这种蚊虫叮咬过!

且症状愈重者,被叮咬次数愈多!

而未被叮咬者,即使与病人同处一室,只要防护得当,亦多无恙!”

孙思邈眉头紧锁,脑中飞思索:“《诸病源候论》有载‘射工’、‘沙虱’之说,言其能含沙射影使人病,但皆语焉不详。

将军之意,莫非此蚊犹如‘射工’,其口器携带剧毒‘蛊虫’,刺入人体时注入?”

“前辈高见!

虽不中亦不远矣!”

倪土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小子曾冒险捕捉此蚊,将其碾碎于洁净水中,再将此水喂于未染病的兔鼠,数日后,兔鼠竟出现类似瘟疫的症状!

小子虽不知其毒具体为何物,但它必藏于蚊虫体内,随叮咬传播!

此乃瘟疫蔓延之关键!”

雷鸣听得倒吸一口凉气:“竟……竟是如此!

那以往所谓‘瘴气’、‘戾气’,岂非……”

“环境使然!”

倪土接口,“此地四季如春,多水塘溪涧,草木繁茂,正为蚊虫提供了绝佳的孳生之地。

这便是雷鸣兄先前所言‘不冷不热养蛊毒’的部分道理!

温暖潮湿,蚊虫滋生,瘟疫随之而来!”

孙思邈恍然大悟,击掌道:“原来如此!

蚊虫为媒介!

那阻断蚊虫叮咬,清除其孳生之所,便是釜底抽薪之策!

将军之前让村民以大蒜汁水涂抹手足面颈,布巾蒙面,是否正是为了驱避蚊虫?”

“正是!”

倪土点头,“大蒜气味辛辣浓烈,对人无害,却能有效驱赶蚊虫,阻其叮咬。

这亦是防止未病者感染、减轻病者被反复叮咬加重病情的重要手段!”

“妙!

妙啊!”

孙思邈连连赞叹,“此法看似土拙,却直指根本!

将军心思之巧,胆识之巨,老夫佩服!

只是……”

他看着碗里那些疯狂扭动的孑孓,“这水中幼虫滋生不息,蚊子杀之不尽,仅靠驱避,恐非长久之计啊?”

倪土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自信的笑意:“请前辈随我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