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o4章 明目张胆勒索(1 / 2)

加入书签

宝缘斋开业才几日的功夫,名号早已响彻长安。

尤其是权贵人家更是趋之若鹜,前来一瞻新鲜事物。

倪土正在忙着调试胭脂,反复试验最终还是不成功。

寻找了半日缘由,也就知道了最初的制造材料,大唐是缺失的,除非从天竺国进口。

而联结天竺等国的丝绸之路因为突厥的侵扰阻隔,早已经断了。

现存的香料已经被原有的商家炒到了天价。

核算了成本,就算制作出来,那也是奢侈品。

而且,处于试验阶段,不一定成功制作出成品来。

倪土只能暂时作罢。

李十三主动联系了牙行,薛梅儿那边回复说客户这几日有事不在家中,需要等两日才回来。

但地址已经递过来了。

倪土也就闲了下来。

本来忙碌的人一下子无事可做,也就觉得非常不适应。

倪土到街市买了一身好行头。

这样一打扮,走在街道上,不少的小娘子和老娘们纷纷凝视,行注目礼。

那眼神里满含爱慕之情。

倪土想着要不要来个西装革领。

若是穿着那一身行头,招惹的目光一定更为毒辣。

想到思想碰撞地厉害,最后粉身碎骨的一定是自己。

大唐人会不会把自己当做异类,架在火上烤,倪土一想到这里,便把穿着奇装异服的想法藏了起来。

倪土开了多款样式的折扇,大体分为男扇和女扇。

时髦一点,也就是君子扇和美娘扇。

快到宝缘斋时,倪土便见到排队购物的人已经排到了大街上,用脚步丈量了一下,足有五百米。

不少的男子和女子混杂在一起,有说有笑。

他们这些人分明把追求时髦购买奢侈品的地方,当成了扩大交际圈的场所。

倪土却眼前放光,琢磨着若是利用这个广告效应,增加相关奢侈品,岂不是能挖掘太多太多的商机啊。

宝缘斋现有玉池区、黄金书屋两大区域。

玉池区则摆放了各种式样的折扇,有硕大的用于挂在中堂的装饰扇,有小到小孩子可用的小折扇。

本来是测试一下市场,没想到一经推出,便让年轻士子与小娘喜欢地不得了,纷纷前来游玩抢购。

黄金书屋则是后世的书店,除了售卖纸张,最重要也是收入最多的是招揽印刷刊制业务。

前几日,李十三竟然告诉他,孙思邈也找来了,提出要刊印他的《备急千药方》。

倪土一皱眉头,就给他改了名字《备急千金要方》。

翌日,李十三将新书名给了孙思邈,没想到被他狠狠地夸奖了一顿。

为此,李十三没少在外人和客户面前宣扬他的文化水准,连孙神医都赞不绝口。

倪土只有噘嘴的份。

倪土构想,要打造宝缘斋品牌,还要增设宝妍区,用于售卖胭脂和香水。

增设天籁区,售卖古筝、吉他等乐器。

等客户积攒到一定程度,还可以相应开设音乐培训班,搞个托拉斯教育集团。

古筝已经制作了十架,摆在了店里。

李十三从教坊聘请了一位美娘前来演奏。

倪土抓紧让李十三招募自家店的女店员,培养自家的人才能长久。

招募通知一出去,宝缘斋一下子成了选美的新地盘了。

无意中招惹了太极宫后宫的管事,一番勒令敲诈才暂时作罢。

还可以增设丝绸区,售卖苏绣红绣青绣各种绣,相应推出旗袍等各种高档服饰。

聘请一大帮美丽的小娘组织旗袍模特队,除了做展示便是促进营销。

宝缘斋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做高端产品,也就是奢侈品专营店。

倪土相信开设分区,丰富货源,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把宝缘斋打造成为长安城的高档奢侈品品牌,收入会翻好几番。

随后会陆陆续续将新奇玩意儿研制出来,推往市场。

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宝缘斋声名鹊起。

士子小娘们会以谁能买到宝缘斋的物品为荣耀。

宝缘斋的品牌也会成为上流阶层炫富的经典标志。

一系列的营销措施陆续出手,古筝售卖地非常火爆,预报名学习古筝者还能抽奖获得中的玉骨折扇。

宝缘斋天籁音乐学院的学员一下子增加到了百十名。

而购买者和报名者多为贵族子弟。

毕竟能玩得起高雅的也只有这些贵族人士。

备受着众人的瞩目,倪土穿过排队的人,朝着宝缘斋的店门走去。

有人终于吼了一嗓子:“这人怎么插队!”

路过一位小娘时,她十分憎恨地攥起了粉拳,举到倪土眼前,咬牙切齿地说道:“想插队?插我后面,别插我前面。”

倪土会意地点了点头,选择了从她旁侧插队而过,又在众人的声讨中,迈步朝着小门走去。

宝缘斋旁侧有一个包子铺。

包子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