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56(2 / 3)
眼底带着温柔的坚定:“你看这灯塔,它不能阻止风暴,却能在风暴中亮起光芒;就像我们不能理解造物主的所有安排,却能在叩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对穹苍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
沈星遥看着顾时衍专注的侧脸,看着他手中的航海日志,心里的困惑渐渐散去。她想起外婆曾说,灯塔的意义不是对抗黑暗,是见证光明;而顾时衍,就像这寒冬里的一束光,用航海日志里的故事,用《约伯记》里的经文,照亮了她心中的迷茫。
第三章晨星与海水的见证
为了探寻顾晏清日志里“晨星歌唱”的真相,顾时衍邀请沈星遥一起加入南海科考队。他们乘坐“探索号”科考船,沿着当年“启明号”的航线航行,白天观测海水温度与地质结构,夜晚则在甲板上观测星空,试图找到“北纬30度奇景”的科学解释。
科考船行驶到北纬30度海域的那天,恰好是春分。傍晚时分,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海浪开始汹涌,船长紧急发出风暴预警,让船员们做好防护。沈星遥站在甲板上,看着越来越暗的天空,心里不由得想起顾晏清日志里的风暴,还有《约伯记》里“海水冲出,如出胎胞”的描述。
“别担心,祖父说过,风暴过后,必有晨星。”顾时衍走到她身边,将一件救生衣递给她,还不忘带上那本航海日志,“你看这日志里的记录,风暴持续了两个小时,之后海面就平静了。”
果然,两个小时后,风暴突然停歇。乌云散去,一轮满月从海平面升起,更令人震撼的是,晨星(金星)竟在月亮旁亮起,周围还环绕着几颗明亮的恒星,形成一道弧形的光带,随着地球自转缓缓移动,仿佛真的在“歌唱”;而海面则如日志里描述的那般,被一层薄薄的云层包裹,月光洒在云层上,让海水看起来像“出胎胞”般纯净、温顺。
“是大气光学现象!”科考队的老教授激动地喊道,“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了光的折射,才让晨星看起来像在移动;而那层云彩,是平流层云,恰好覆盖在海面上,形成了‘云衣’的奇观!”
沈星遥和顾时衍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的奇景,听着海浪轻轻拍打船身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当年的顾晏清站在了同一片海域。顾时衍翻开航海日志,指着顾晏清的批注:“‘穹苍坚硬如铸镜,是因为造物主为它定了边界;海水温顺如出胎,是因为造物主为它披了衣裳’。原来祖父早就明白,科学解释的是‘如何发生’,而经文告诉我们的是‘为何存在’——都是在见证造物主的奇妙。”
沈星遥靠在顾时衍的肩上,感受着海风的吹拂,看着“歌唱”的晨星。她突然明白,外婆留下的灯塔、顾晏清留下的航海日志、眼前的奇景,都是造物主的“见证”——见证他铺张穹苍的大能,见证他立定大地的智慧,更见证他对人类的爱。而她和顾时衍,就是这见证的传递者,要将这份敬畏与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四章繁衍与永恒的穹苍之约
一年后的夏夜,沈星遥和顾时衍在“守望者”灯塔举行了婚礼。没有奢华的排场,只有亲友的祝福和头顶的星空。沈星遥穿着洁白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束用满天星和白玫瑰组成的花束,象征着晨星与海水;顾时衍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顾晏清的航海日志和外婆的《约伯记》手抄本,封面都被精心装裱过,像是在诉说着两代人的“穹苍之约”。
“星遥,”顾时衍握着沈星遥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第一次见你时,你在灯塔里整理星图,眼里的光,比冬夜的晨星还明亮。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你对穹苍的敬畏,对传承的坚守。《约伯记》说‘你岂能与神同铺穹苍吗?这穹苍坚硬,如同铸成的镜子’,上帝铺张穹苍,立定大地,也让我们在这片穹苍下相遇,这是他给我们最美的礼物。”
他翻开航海日志,指着“晨星一同歌唱”的插画:“我想和你一起,继续守护灯塔,继续探索穹苍与深海。我们会有孩子,会教他们认识星座,教他们读《约伯记》,教他们在星空下敬畏造物主,在海风中珍视生命。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是让这份‘穹苍之约’——对造物主的敬畏,对爱的坚守,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沈星遥看着顾时衍真挚的眼睛,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伸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