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23(1 / 4)

加入书签

    公义树之约

    第一章灰城的华冠

    2277年,“尘埃之城”的酸雨又开始落下,细密的雨丝裹着灰色的粉尘,在玻璃窗上画出斑驳的痕迹。林砚宁坐在“记忆修复馆”的柜台后,指尖抚过面前泛黄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女人抱着婴儿,额头上涂着亮闪闪的油膏,背景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林。照片背面写着【赛61:3】的半句经文:“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

    “还在看这张照片?”低沉的男声从门口传来。陆承尧穿着防酸雨的黑色风衣,肩线挺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难掩眼中的温柔。他是“基因管控局”的研究员,也是三年来,唯一会来馆里“修复记忆”的人。

    林砚宁将照片小心地收进锦盒,抬头看他:“今天要修复什么?是你母亲教你唱的摇篮曲,还是你父亲带你种橄榄树的片段?”

    陆承尧在柜台前坐下,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磨损严重的录音笔:“是我祖母的录音。她说,这是‘喜乐油’的配方,也是自然繁衍的秘密。”他按下播放键,沙哑的女声缓缓流出:“自然繁衍不是基因序列的复制,是灵魂借着爱的话语传承。就像耶和华怀抱着他的百姓,母亲的子宫,也是抱着生命的温柔器皿。”

    林砚宁的心跳骤然加快。她的祖母,正是二十年前“自然繁衍保护者”的领袖,在“基因管控令”颁布后神秘失踪,只留下那半张照片和一句“去找‘公义树’,那里有华冠的真相”。

    “你祖母……是不是叫苏晚?”林砚宁的声音带着颤抖。

    陆承尧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认识她?”

    “她是我祖母的挚友。”林砚宁从锦盒底层拿出另一张照片——两张照片拼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画面:两个女人抱着婴儿,站在橄榄树下,背景的木牌上刻着完整的【赛61:3】经文。“我祖母说,‘尘埃之城’以前叫‘喜乐城’,这里的人都用自然繁衍的方式孕育生命,每个新生儿的额头上,都会涂抹‘喜乐油’,象征着用喜乐代替悲哀。”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刺耳的警笛声。“是‘管控队’!”陆承尧迅速关掉录音笔,拉着林砚宁躲进柜台后的密室,“他们在搜捕所有藏有‘自然繁衍资料’的人。我们必须现在就去‘公义树’,晚了就来不及了。”

    密室的微光中,林砚宁看着陆承尧坚定的眼神,又摸了摸怀中的锦盒。她突然明白,祖母说的“华冠”,不是金银打造的饰品,是愿意为彼此冒险的勇气,是藏在灰尘下的爱的话语——这,或许就是人类繁衍最本真的意义:在苦难中,传递被耶和华怀抱的温柔。

    第二章喜乐油的秘密

    “公义树”藏在城市边缘的废弃教堂地下。当林砚宁和陆承尧推开沉重的石门时,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无数个陶瓶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瓶身上贴着标签,写着“喜乐油”和对应的年份。

    “这就是我祖母说的‘喜乐油’。”陆承尧拿起一个标着“2257”的陶瓶,“她告诉我,‘喜乐油’不是普通的香料,是用橄榄、没药和香柏木熬制的,每一滴都带着祝福的话语。自然繁衍的母亲,会用它涂抹在腹部,祈求耶和华用慈爱守护腹中的生命。”

    林砚宁走到最里面的石台前,看到一本用兽皮装订的古书,封面上写着“自然繁衍记录册”。她翻开书页,里面详细记录着二十年前“喜乐城”的生活:母亲们围坐在一起,唱着赞美诗,用“喜乐油”互相涂抹;父亲们带着孩子种下橄榄树,讲述“公义树”的故事;每个新生儿的诞生,都是全城的庆典,因为那是耶和华所栽的“公义树”新枝。

    “我祖母说,‘基因管控令’颁布后,‘喜乐城’的人开始被迫接受‘基因匹配繁衍’。”陆承尧走到她身边,声音低沉,“那些通过基因编辑出生的孩子,虽然身体健康,却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他们不会因为母亲的拥抱而微笑,不会因为父亲的故事而感动,像没有灵魂的木偶。”

    林砚宁翻到记录册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个孕妇,腹部被温柔的光包裹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