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报应不爽上(1 / 2)

加入书签

杨骏刚要开口回应,李璟却先一步抬了抬手,神色复杂地打断了他——方才杨骏“夜郎自大”

的诘问犹在耳畔,李弘冀的强硬仍摆在眼前,他深知江北十四州之事牵一而动全身,绝非一句“友好”

便能定夺。

李璟的声音比先前沉了几分,带着帝王的审慎:“杨使臣,朕明白你的心意,只是江北十四州乃我南唐根基,关乎国运兴衰,并非朕一人能独断,还需与众臣细细商议。

今日宫宴已至尾声,你且回驿馆等候消息,朕定会尽快给你答复。”

这已是李璟眼下能给出的最优结果,杨骏心中了然,不再多言,躬身行礼时语气平和:“多谢陛下体谅。

杨某在驿馆静候佳音,只盼陛下能以江南百姓为重,早日促成两国和解,免却战火纷扰。”

说罢,他转身便走,深青色官袍的衣摆在转身时划出利落的弧度,步伐从容不迫,没有半分拖泥带水,仿佛殿内的争执与压力都被他抛在了身后。

刚走出崇英殿的朱漆大门,迎面便撞见匆匆赶来的李从嘉。

杨骏脚步微顿,不由开口问道:“六皇子,方才皇太弟晕倒离场,如今他怎么样了?”

李从嘉脸上还带着几分奔波后的浅红,闻言先拱手作了个歉意的姿态,才轻声回道:“劳杨将军挂心,适才半路皇姐与驸马赶去照看,我便先回来复命。”

他话锋一转,目光带着几分探究道:“倒是杨将军,怎么此刻匆匆离去?宫宴这就散了?”

杨骏闻言浅笑一声,语气里藏着几分通透:“我的事情已经办完,留在此处反倒多余,自然是早些离去,省得扰了陛下与诸位的雅兴。”

说罢,他微微颔作别,转身朝着宫门外走去,只留下李从嘉立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

宫苑夜色渐浓,廊下宫灯散着暖黄的光,映着青石路上的斑驳树影。

杨骏跟在侍者身后,刚走过一座覆着青瓦的四角亭台,便见前方月洞门旁立着一道身影——周娥皇身着月白色襦裙,裙摆绣着细碎的兰花纹,夜风拂动她鬓边的珠钗,静静站在灯影里,倒比殿中少了几分拘谨,多了几分清雅。

侍者见状,忙躬身行礼,声音恭敬:“见过王妃。”

周娥皇浅笑着抬手,示意他起身,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推辞的笃定:“刘长史不必多礼。

方才我已向陛下请命,此前与周使谈及《霓裳羽衣曲》时,尚有几处曲谱细节未能问清,想着他这便要离宫,恐日后难寻机会,便在此等候,想再向周使请教一二。”

那被称作“刘长史”

的侍者瞬间明白过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忙笑着拱手:“原来如此,是小的思虑不周了。

王妃放心,前面直走左拐便是宫门,路径好认。

既然王妃有正事要与周使商议,小的便先行告退,不打扰二位了。”

说罢,他又对着杨骏略一躬身,转身沿着来时的路快步退去,只留下杨骏与周娥皇二人站在亭台旁的灯影里。

杨骏看着眼前神色坦然的周娥皇,心中清楚,所谓“问曲谱”

,大抵只是她留人的由头罢了。

夜风带着湖面的凉意拂过,杨骏突然间的觉着体内突然窜起一股燥热感。

他刚要开口询问周娥皇留他有何要事,只觉一股热流从心口直冲头顶,眼前的景物竟微微晃了晃——原本清雅立在灯影里的周娥皇,此刻在他眼中仿佛蒙了层柔光,鬓边珠钗流转的光泽、裙摆兰纹的细腻,都变得格外清晰,宛若从画中走出的天仙,让他心头莫名一动。

他猛地回神,暗自咬牙——不对劲!

方才在殿中饮酒时只觉甘醇,并无异样,怎么离宫后突然如此?这燥热来得蹊跷,连神志都开始有些恍惚。

周娥皇也很快察觉他的异样,见他脸色泛红,眼神带着几分不受控的迷离,原本平和的神色瞬间绷紧。

她快步上前,语气里满是急切:“杨将军,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别过来!”

杨骏突然低喝一声,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强撑着后退半步,拉开距离。

他扶着身旁的亭柱,指尖因用力而泛白,竭力维持着清明:“酒……酒有问题!

方才殿中饮的酒,定是被人动了手脚!

你快……快去请太医过来,晚了恐怕……”

杨骏的话音还黏在舌尖,体内的燥热已如烈火般燎原——太阳穴突突直跳,视线里的亭台宫灯渐渐拧成一片模糊的光晕,连扶着亭柱的手都开始微微颤。

周娥皇看着他额角渗出的冷汗、强撑着不肯倒下的模样,心头猛地一紧:此刻去请太医,一来一回耗时太久,若杨骏在半途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她不再犹豫,快步上前,伸手稳稳托住杨骏的胳膊,声音带着几分急促却异常坚定:“太医赶来还需时辰,这里不宜久留,我先扶你去旁边的偏殿歇息,再让人去请太医!”

不等杨骏反驳,她已半扶半架着他,往不远处一间挂着“静思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