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规划蓝图(1 / 2)

加入书签

九月末的开封,秋阳正好,《大周时报》副版头条却如一阵惊雷,将“东京开封府城市更新总体规划”

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

这份规划甫一公布,便如投入湖心的巨石,在朝野市井间激起千层浪——从官署官员的案头议事,到茶馆酒肆的百姓闲谈,处处都是关于“扩城”

的热议。

规划中五条核心举措,条条直击开封城积年弊病:扩建外城以破空间局促之困,规范布局以解区域混杂之扰,其中“拓宽街道至丈余、按‘商、居、官’划定功能区”

的细则,更是让常年被“坊市不分、人车挤塞”

困扰的百姓眼前一亮;疏通汴河、蔡河等漕运河道,承诺“确保粮船三日可达城内粮仓”

,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加固城墙、增设敌楼的防御规划,给足了都城百姓安全感;而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注重民生设施”

一条——明确鼓励砖瓦建房以替代易燃草棚,还将设官办市场便利交易、建消防铺屋巡查火情,桩桩件件都落在了百姓心坎上。

朝野间的有心人,早已从规划的“鼓励之语”

中嗅到了机遇。

世家大族盯着新划定的“官署周边居住区”

,盘算着借扩城提升宅邸规格;商贾们则紧盯着“商业区”

的标注,深知街道拓宽、布局规范后,临街商铺的价值将不可同日而语。

不少商号已悄悄盘点银钱,只待官方后续动作,便要抢占新城区的先机。

这先机,没让众人等太久。

三日后,杨骏便率领工部、三司度支司的属官,在外城待建区域的核心——原汴河码头旧址,立起了“开封府城市建设指挥所”

的醒目木牌。

指挥所门前,两幅丈余长的外城规划图用朱砂标注得清清楚楚:红色线条圈出商业区的街巷走向,蓝色圆点标出居民区的水井与学堂位置,黑色方框则是预留的官办市场与消防铺屋,引得往来百姓、商贩层层围拢,指尖点着图纸议论不休。

“快看!

咱们家原来住的草棚区,竟划进了居民区!

还能买块地盖砖瓦房!”

“那临街的商业区,若是能盘下一间铺子,往后进货出货都方便!”

待人群嘈杂声渐起,杨骏登上指挥所门前临时搭建的高台,手持扩音铜喇叭,清亮的声音穿透人群:“诸位乡亲、各位商贾!

今日设这指挥所,便是要把扩城的实惠给到大家!

陛下与范相公再三叮嘱,扩城不是官府的‘独角戏’,而是要让全城人都能得好处、享便利!”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数百道目光齐刷刷投向高台。

杨骏继续道:“经与工部、三司商议,三日后,本所将正式公开出售外城商业区、居民区的建设用地!”

话音未落,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一个挑着货郎担的商贩挤到前排,高声问道:“杨都指挥使!

小的问一句,这地怎么卖?像俺们这样的小商户,也能买吗?”

“是啊!

以前买地都要找坊正、通判层层报备,这回会不会还是‘只许富人买’?”

质疑声、急切询问声此起彼伏。

杨骏抬手压了压,待场面稍定,朗声道:“诸位放心!

此次售地,不分身份高低、财力大小——无论是世家望族、富商大贾,还是街头商贩、寻常百姓,只要按规矩到指挥所登记、缴纳钱款,都能参与竞价认购!”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欢呼。

杨骏笑着等欢呼声平息,又公布细则:“商业区地块,按临街与否、面积大小定底价,除了部分交由私人买卖外,其余统一交由有实力的商贾之家,价高者得。

所有地块的位置、底价、竞价规则,明日起会在指挥所门前公示三日,大家可提前查看、备好资金。”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郑重:“但有一条规矩,还请诸位遵守——凡认购地块者,需按规划建房:商业区商铺需建两层及以上,一楼经商、二楼可住人;居民区必须用砖瓦建房,严禁再搭草棚。

官府会派工部匠人监督施工,房屋建成后,当场核地契,写明地块归属、面积,确保大家的权益不受侵犯!”

“好!”

台下百姓轰然应和,先前的疑虑一扫而空。

一个白老者颤巍巍地说:“杨都指挥使,俺们就信您!

只要能盖砖瓦房、能有安稳日子过,俺们啥都愿意配合!”

杨骏望着老者的身影,脸上满是温和笑意,又叮嘱了一句:“老伯,记好三日后一早来登记,可万万不能迟到了——到时候买地的人多,早来才能选到合心意的地块。”

老者连连点头应下,缓缓转身离开了。

杨骏收起笑容,正准备转身回指挥所整理认购流程,身后忽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打趣的意味:“杨大人,方才听你说得热闹,不知我能不能先定下一间啊?”

这声音让杨骏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