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显德元年(1 / 2)
腊月乙亥(二十九)日,帝朝享太庙,被衮冕,左右掖以登阶,才及一室,酌献,俯不能拜而退,命晋王荣终礼。
是夕,宿南郊,疾尤剧,几不救,夜分小愈。
殿外,李谷、范质与冯道等人,闻得郭威龙体渐愈的消息,心头大石方才缓缓落地。
冯道轻舒一口气,目光转向一旁的郭荣,缓缓言道:“王爷啊,老臣思忖着,眼下陛下身染微恙,而后日便是新年伊始,何不借此契机,更易年号,以图吉庆,说不定能为陛下带来福泽,龙体早日康复也未可知呢?”
郭荣闻言,先是躬身向冯道一揖,眉宇间掠过一丝难掩的忧色,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郁:“冯公此言,确是为陛下、为社稷着想。
只是父皇龙体欠安,此刻提及改元,恐扰了他静养之心——若真要行此事,需得先探探父皇的意思才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的积雪,那雪被宫灯映得泛着微光,像一层薄薄的霜覆盖在朱红的宫墙上。
“若父皇应允,便是天意;若父皇暂不愿,我等也当以他的安康为重。
毕竟,年号可改,陛下的福寿才是天下最要紧的吉庆。”
李谷上前一步,拱手道:“王爷仁孝之心,臣等敬佩。
但冯公所言,亦有深意。
新年改元,本就是革故鼎新之意,既能向天下昭示朝廷气象一新,也能借吉兆安定民心——如今藩镇初定,百姓盼的正是这份安稳。”
范质亦附和道:“李相所言极是。
臣以为,可先由礼部拟几个年号备选,待陛下精神好些,再由王爷奏请。
既全了孝道,又不失时机。”
郭荣望着殿内摇曳的烛火,那火光映在他眼底,忽明忽暗。
他知道,改元从来不止是换个年号那么简单——那是权力交替的前奏,是向天下宣告“新局将启”
的信号。
冯道、李谷、范质此刻的默契,与其说是为了郭威的福寿,不如说是在为他铺路。
“骏哥儿,年号上可有什么好的想法没?”
一直紧随在在郭荣身旁的杨骏,听到这话后几乎是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道:“王爷,《书经·洛诰》“公称丕显德”
的记载,指代君主彰显盛大德行的政治理想。
我觉得从中取‘显德’二字甚好,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郭威点了点头然后看着身后的几人问道:“大家以为如何?”
冯道捋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显德’二字的寓意甚好,我大周自当承此深意。”
就在郭荣准备回话之际,突然里面的内侍走了出来道:“晋王殿下,陛下的身体略有好转,就吩咐我让你进去呢!”
郭荣心头一紧,忙整了整衣襟,随内侍快步走入内殿。
滋德殿的暖阁里弥漫着浓郁的药味,烛火昏黄,郭威半倚在锦被中,脸色比白日里更显苍白,唯有双眼仍透着几分清明。
郭荣抢步上前,跪在榻前,声音带着难掩的沙哑:“父皇,儿臣在这里的。”
郭威缓缓抬了抬手,示意他近前。
郭荣连忙膝行几步,握住父亲枯瘦的手——那手上布满青筋,掌心却带着一丝滚烫的温度,想来是刚过低热。
“刚才外面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郭威的声音很轻,像风中残烛,却字字清晰。
郭荣心头猛地一颤,暗自诧异父亲何以得知此事,随即诚恳答道:“确是如此,父皇。
但此议实乃众卿家的一片苦心,欲借改元之机,援引民间习俗,以期吉兆,助父皇龙体早日康复。
杨骏大人提议以‘显德’为年号,寓意‘公称丕显德’,深得人心,冯公及李、范两位宰相亦皆以为然。
只是儿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非父皇圣明裁决不可,故而未曾擅自做主。”
郭威望着帐顶的云纹,忽然轻轻笑了,那笑意里带着几分释然:“显德……好名字。
朕这一生,戎马半生,没什么大德可言,但若能让后世说一句‘郭威治下,百姓少受些苦’,便够了。
这‘显德’二字,该由你来担。”
郭荣喉头哽咽,忙低头道:“父皇春秋正盛,待龙体康复,自会亲显大德于天下,儿臣不敢……”
郭威打断他,抬手抚了抚他的鬓角,动作迟缓却带着温情:“哎,朕的身子骨,自己清楚。
但这天下总要有人扛,你比朕当年更沉稳,也更有魄力,这副担子,你接得住。”
他顿了顿,喘息片刻,又道:“‘显德’不仅是年号,更是规矩。
往后治天下,要显仁德于百姓,显公义于藩镇,显法度于朝堂——莫学王殷恃功,莫学藩镇割据,更莫忘了这天下受苦的百姓们了,若是你把这些都做到了,朕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郭荣叩在地,额头抵着冰凉的地砖,泪水混着愧疚滚落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儿臣定当以‘德’治世,不负父皇,不负天下。”
郭威望着他的背影,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