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月6日(1 / 7)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三章1月6日
北星公司作业面已经全面的展开了,临时设备厂到货的设备堆得满满的,集装箱不停地从码头运过来。
尽管一批又一批人从国内赶来,除了对新环境需要适应,还有好多以前根本没接触过这种行业的生手。
“纯粹是在家耪地的庄稼汉。”
傅铭宇看着一个个手上厚厚茧子拿着焊钳割炬生疏的样子,顿时涌起了一肚子火气。
“这里情况你们难道到不清楚吗?”
面对这边的斥责,那边尽心竭力仍不使人得到满意依然和蔼的把眼前现状作出无可奈何的告解。
“没办法,技能纯熟的大工都有活干,只有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
这已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捡手脚勤快头脑灵活的临时培训一下就顶了上去。”
傅铭宇听到家里的回话不再说什么了。
摇了摇头心里默默地在想,到底是怎么了?到处都有那么多的人没活干,真正到用人的时候,有几个是拿得起放得下技术专能的高手。
这里的工程这么紧张,来的人很多又啥都不会干,这里最不缺的是就是这样的人。
劳务派遣来的印度人动不动手心朝上,翻着白眼,摆出啥也不懂的呆样就够让人烦恼的了。
就像正在进行一场胶着的战役,派来的士兵连枪都没摸过,这样的仗能有几分胜算。
已经是这样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傅铭宇不是不理解家里的难处。
“傅经理,这是推托不掉的任务,华源公司指名由咱们北星来完成,连唐(唐沪仁)经理都出面说话了。”
傅铭宇正在向郝永恒说把所有新来的人都安排到各个小组里面的事,由小组里干活好的分别带着一个或两个新人。
应邀到华源分公司开了两个多小时会议的刘新生来到傅铭宇的办公桌前向他汇报会议的决定。
傅铭宇听到刘新生的话轻轻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分到吴爱民一组有三个新人。
“这两个年龄大的师傅跟着我。”
接着吴爱民指着另一个略显年轻长过粉刺留下一脸疤瘌的男人对苏方达说,“师傅,你跟着他,不用说他也没有你的阅历广,在国外除了手脚勤快,说高说低都多担待着点,特别在印度人面前别让人看咱们笑话,这帮家伙除了慵懒最希望看到咱们把事搞砸。
我说的对吗阿布,那个只会简单问候汉语不过二十岁左右的印度人看到吴爱民的表情知道一定是在拿他调侃,伸出两只手摆了摆,说,不知道啊。
看到了吗?唯有这句话像是叫自己亲爹亲娘一样最是说得清楚。
人们都相继笑了起来。
苏方达谦虚点,有啥不懂的地方多多向这位师傅请教。”
“吴师傅,瞧您说的,简直都把我们羞愧死了,我们从来没干过这类活,倒是多多向你们求教。”
“既然大家谁都不是傻子,那就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尽自己的能力把活干好。
别让人指名道姓说出不好听的走又走不了,干又干不下去就麻烦了。”
任务量随着人员数量的增多而加大,像吴爱民这样还算成手的大工既要干好自己的活,还要时刻顾及苏方达那里。
对于正处在人生壮年的傅铭宇,再多的工作压力对于他来说都是能承受的,似乎越多的工作越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只要心是纯洁的,行为是干净的,任何工作都不过是顺其自然的风雨,就像一个健康的身体绝不会因为一时的劳累而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对于一个健康体格的人如果没有工作的压力岂不把优秀的资源给白白浪费了。
相反对于傅铭宇,工作压力越大他的精神状态反倒显得越有活力,何况压力并不完全由他一个人来承担。
事情是这样的,正常运转的一号机组彻底的静了下来,川渝公司移交后已经平稳运行一个多月,按常规新机组磨合一定时间需要停机进行全面检查,再启动进入三个月的初期运行,再接着就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前天夜里,值夜班的工作人员现,正常运转的高压风机突然出现了噪音加大,有如人的呼吸出现了问题,容易生烟不出火不进不可预想的恶性事故。
通过值班电话及时上报给了主管厂长,厂里连夜召开会议,果断采取措施,下达提前停机的命令。
事实一台机组有两台高压风机,先是一号风机的电机振动力较大,返回厂家进行处理,保障运行的二号风机又出现了异常,如果不及时果断采取措施,生连带不可预知的大型机械事故也未可知。
一号机组停机了,厂区里北星公司二号机组繁忙作业的声音更加鲜明。
裕廊岛电厂召开现场事故分析会议。
电气部分检查的结果没有现任何问题。
机械工程师根据值班人员监控的录音判断有可能是机械部分出现了异常,机械部分轴承出现异常的概率最大。
一切只是预判,只有进行全面拆检才能确定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