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月25日五(5 / 5)

加入书签

不过得到物质上的富足,由此带来的精神的快乐。

事实却是,人们在努力中无形的落入物质生活相互攀比的圈套,失去了本位追求的概念。

物质匮乏时代,几十年不长一分工资,没享过一天福的老师傅却使自己的精神生活过得少有的富足。

那时个人的幸福在企业的责任面前是多么不值得一提。

那种永恒不灭的精神再也难以追回。

给后人留下难以理解的反思。

按着老师傅的意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齐心协力创造未来生活最大的受益者绝不是他们那样的领路人。

物质生活的攀比追求是永没有止境的,不断追求自我物质享乐的同时,其威信力却在情欢纵欲中逐步丧失,与前辈遗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精神疏离得越远,直到有一天达到连自己也不相信那种光辉是真实存在过。

甚至会有一种使人可怕的现象生,越来越多的人根本不在乎那种可贵的精神得失,甚至对那种可贵的精神越加持有怀疑的心理。

造成这种局面根源绝不是年轻人的过错,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或者说涉世未深,他们还没有达到控制局面把握权力的能力。

想到这里,傅铭宇索性坐了起来,搓了搓脸,把杯子里的凉茶兑了热水,一口喝了下去。

很多事情只能在心里想想,却不能说出来。

很多时候,傅铭宇曾一再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自己原本抱着一片诚心,人们却总说他说话缺少实际意义,处处打官腔,啥叫官腔?官腔难道不是真话吗?不是实话吗?自己并未觉得说的不是实话,不是心里话。

世界总是在黑夜跟白天的轮替中闪过。

既然自己荣幸成为党组织的一员,无法跟一照千里的光芒比强,默默的做一支蜡烛总不算是狂妄吧。

微弱的光亮在白天显不出任何的价值,在黑夜(人们需要的时候,企业艰难的时候)再微弱的光亮都会成为希望的亮点。

像无数人一样,傅铭宇对毛主席的才学、智慧、韬略、胆识敬若圣贤,毛主席好读史书的习惯竟也使他对史书有了浅薄的兴趣。

当他读到《梁史》的时候,深思了许久。

虽处乱世,梁武帝萧衍也算天谴人愿,续接正史,成为一国之君,运不说不强,寿不说不长,若励精图治,国人不谓不得天恩福佑。

散骑常侍贺琛向梁武帝启陈粱之弊政,不被采纳反遭震怒,奸佞乱国,覆邦绝祀,千古闵笑,非外因所祸。

梁武帝萧衍不能不说是仁慈,对亲近无限度的宽恕纵容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亲近肆无忌惮对百姓的鱼肉视而不见,民怨众怒,侯景趁机作乱;血溅干戈,终致梁国危难。

一代君主,萧衍亲手打造的南梁帝国,又亲手把南梁推向更大的毁灭。

时人从一个乱世走向另一个乱世。

萧衍虽年寿八十有六,却不得善终,饿死囚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