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月15日2(7 / 8)
的父亲偷偷地看着燕子小心谨慎的朝前面走去,轻轻地笑了笑,尽管傅铭宇从他的笑容里一点也没看出幸灾乐祸的表情,但是这个时候还能笑得出来说他得是一个多么冷血的男人。
明明看到自己的孩子重重地摔倒了,却偏偏转过头去。
以至于傅铭宇都想要伸出手去帮他扶起来。
当傅铭宇走到燕子的身边,要过她的时候朝她看了一眼,她那一身白白的小裙子上粘了很多的灰土,这一路对她来说走得非常的不顺当。
脸上也浸着一层汗,让傅铭宇在一瞬间颠覆想法的是从燕子脸上透出来的神态,噘嘴膀腮一脸生气的样子才是正理,即使对于一个成年人遇到这样的事儿也应该一脸的沮丧,没想到在一个四岁大小的孩子脸上却呈现出了一副淡然的样子。
傅铭宇觉得自己对燕子父亲的责怪实在是多管闲事,正因为燕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教养完全是她爹对她教养的好。
任何做父亲的都不可能没有助孩子一臂之力的想法,特别是在孩子跌倒的时候,这点力量对于一个三十几岁正当壮年的男人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把跌倒的孩子扶起来实在算不上对孩子有多么的疼爱,更算不上是对孩子起到更好的教育,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遭受劫难,不可能不受到伤害,对于人生来说燕子才刚刚起步,对于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她还一片的茫然,在她没有生多大伤害跌倒的时候作为父亲没有给她一点的助力让他自己站起来似乎有些虐待,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恩宠。
那种人人习惯性的恩宠又何尝不是一种虐待。
在感情和理智上到底要做出怎样的调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任何人的路都是要靠自己走下去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跌倒了把她扶起来一点也不会减轻她的伤痛,相反这种虚情假意的关心又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她以后会遇到无数次的跌到,甚至一次比一次摔得更重,不可能都会遇到一只援手向她伸了过来给她助力,完全的依靠自己才是最大的助力。
这时候傅铭宇才真正明白了,大人有时候总是觉得自己自以为是,而实际上却连一个孩子都不如。
这件事算起来已经过三个月了,每一天都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搅扰着他的生活,傅铭宇愈加感觉到大脑的健忘程度快要成了他的心病,使他放弃这种怀疑正是因为明明生在几个月以前的事却像刚刚生过一样。
使他说不清的是,是那对父女俩那天生的事让他不断地想到海连湾的西山,还是想到了海连湾的西山对那对父女俩的事更加的记忆犹新。
海连湾,人们对西山的情有独钟不完全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被城市包围着,它曾承载过人们太多的屈辱和抱怨,在一个城市中心的位置居然出现这么一个不高不矮的土丘,在这个农耕的大国里人人都知道这里存不下多少的雨水,更算不上是土地肥沃。
人们从山的这面到那面去要绕上很远的路,假如它有那种高山的雄奇和俊伟也就罢了。
却又是那样的不挺不拔,简直丑陋极了。
正因为有这座西山的存在,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家安置在这里,很久的一段时期,这里居住的人们都是一些没有能耐的没办法的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海连湾人对于西山好像积存了太多的仇怨,这里不知埋葬过多少被惨遭杀戮的屈死人们的尸体,他们的灵魂久久地在这里的山宇之间回荡。
魔鬼仿佛曾经认准了那里就是它们的幸福天国,谁要是打乱了它们的计划,搅扰到了它们的安静,就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就象一个人要想自己活得清静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自己有仇恨的人永远都离得远远的。
事实果真是那样吗?那些离开了西山的人们果真就把在那里曾经生的灾难和痛苦给忘记了吗?尽管时间和空间都跟人们拉开了很远的距离,这种永远根植在骨子里的灾难和痛苦就像庙堂里的大钟,尽管没有被人们敲响,只要人们看到了它,无论它改变了怎样的形貌,人们也一样像听到了那种震撼灵魂的声音。
当人们意识到这完全不是西山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西山的思考太欠缺了,就象是一个人永远都不能把自己的过错责怨到自己的母亲身上一样。
西山变得沉静和高贵了,完全不是因为西山的土壤里栽种了很多的名贵树种,也不是西山的土壤生了根本的质变,是人们对它的观念生了转变。
当人们经过了不知多少轮回的磨难和思考,才真正意识使让自己跌倒的并不是脚下的顽石,是自己没有充份的心理去应对脚下的顽石,以至于顽石跳跃出来逞凶使人们栽下了很大的跟头。
海连湾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过去的西山,忘记过去的西山就象忘记了过去的耻辱和仇恨一样。
西山赋予了海连湾人们太多的思考,在人们忙完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想要疏散一下自己心情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西山,海连湾市里再也找不到像这里肃静的地方,树林间叽叽喳喳跳跃的鸟雀似乎是在嘲笑这些心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