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月15日1(4 / 5)

加入书签

>但是谁能保证每一个人的修养自律都能做到凡事谨慎的程度。

来到这里很多的人都是经别人介绍过来的陌生人,尽管经人介绍的时候他们一再的向他保证过这些人在国内都是遵纪守法的正经的人,而且都是干了很多年的熟练技工。

每一批人来的时候,傅铭宇都在心里暗暗的说,但愿他们说的都是真实的,最终一切都得用事实来说话。

相对总体的工作量和一年的工期,严格的工程质量,无论在哪一方面的压力都要比国内高出了很多。

特别是在资费上更是让人感到吃不消,就连最起码的力工在这里给出的工钱都要比在国内有着的熟练技术的技工的工资还要高。

这一切无不在指向一个更大的难题,那就是这里最终的投标款甚至比国内同样等级的工程还要低,能把这里的工程顺利的干下来不知将会遇到怎样的难处。

人们总是好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这句话虽说俗不可耐,但用在这里也许再贴切不过。

当然还有同样的一句话在支撑着他,“中国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不会被困难所吓倒的。”

正如那句圣人的哲言“生于忧患”

,傅铭宇自从干上这一行业,从未觉得自己不是在忧患中生存。

更何况人总是要在顶着巨大的压力下才能好好的生存。

在问题没有达到最后的阶段谁都不能说谁就是胜利者,同样谁都不能武断的说谁就是一个失败者,更何况这里的工程才刚刚的开始。

这些刚刚来到新加坡的人尽管还没有投入到工作的角色中去,还仅仅是坐着大巴车来到裕廊岛的检查站,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里检查站的警察和军人就象好像每一时刻都在如临大敌一样的对每一个进入裕廊岛的人进行着严格的检查。

哪怕是有一点点的对这里不利的因素或者是非分的想法都绝对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甚至被这里的阵势而吓得退怯了,除了荷枪实弹的警察,着装严肃随时准备迎战的军人,警犬也在旁边伸着长长的舌头等待着指挥官的命令,只要一声命令哪怕是再强悍的再狡猾的敌人它们也不会有一点的退缩。

“我早已经跟你们交代好了,这里的检查比出境的海关还要严格,即使你们从国内带来的一整条的香烟得到了海关的默许,那么想带进裕廊岛也是不可能的,每人最大限度一次只能带十九支,也就是连一整盒香烟带进去都不可能。

酒,更是严重的违禁品。”

就像傅铭宇说的那样,在从五星住宿营地出的时候,他就跟这些刚刚来到这里的人进行了交代,但是在下车来到检查站的时候,他认为这种啰嗦不是没有一点必要。

这些人毕竟是在国内过惯了随便的生活,甚至习惯了国内到处随便的生活方式。

尽管裕廊岛旖旎的风光一点也不逊于具有旅游声誉美称的新加坡其他的地方,但是还没有任何一个游客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来到这里领略一下这里的风光。

即使那些常年周游世界各地的航海家,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每每从海上远远的眺望这里也无不感到惊奇。

甚至跟其他的海员讲述这里的见闻。

“在十几年前我经过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草木杂乱的撂荒地,现在再看早已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而且其先进程度几乎集纳了世界上最优胜的工业,即使有的地方还依然保留着草木丛生的原有的风貌,对于依靠填海来扩展一点点土地的新加坡来说不可能丧失这里优势地里位置的利用价值,这些草木的背后一定在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也就是说在追求着经济和利益的最大化。”

尽管这些年轻的海员每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那些几乎把一生的时光都消耗在大海上的老航海家都会跟他们说起这片话,他们甚至一点都不感到厌烦,除了老航海家的观点得到所有的海员的共同认可,还有就是每次路过这里的时候这里都在生着跟上一次路过的时候不同的变化。

这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至于是从哪一年哪一天建国的人们也许早已忘记了,不过获得独立的日子才不过五十年倒是让他们感到是个奇迹,五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显得太年轻了。

对这里来说五十年似乎也够用了。

到了那一年这里的炼油工业已经站到了世界的第三位,而大量的炼油工业又都集中在裕廊岛,因此当局认为对裕廊岛实施军事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

在世界大同趋于和平的时代,迅的展经济,只有使自己变得富有,才有机会站出来跟别人平起平坐。

对于这些刚到这里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有烟酒嗜好的男人来说,在国内放纵惯了,对这里严格的检查和管理有些很是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这里无非只是一座座的工厂,国内任何的一个城市的工厂似乎都有着跟这里同样的规模,只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同。

他们甚至认为小国未免处处都在显得小心。

每个人都顺利的通过了行人通道的闸机,几十台闸机同时开放。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