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优雅背后的伤痛(1 / 2)
古旋风的一句“大姐姐”
让伊万卡忍不住心里腹诽,“真不愧是父子,对大姐姐情有独钟。”
等一下,自己好像比这家伙长一岁,算起来也是小姐姐了。
“丽莎姐姐,现在过得怎么样?”
不管是不是这家伙曾经的初恋对象,既然对方是丈夫儿时的故人,总要关心一下,表现大度一点总没错。
古旋风叹气道:“应该过的一般,不过她一直是骄傲自立的人,即便过得不好,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特别面对我的时候。”
“那要不要去看她需要什么帮助?”
伊万卡也能理解素未谋面的丽莎的心境。
古旋风摇摇头,“算了,她既然连住哪里都不肯说,证明她更不想接受我的任何帮助,就不要打扰她的生活了。”
“那好吧,作为女人,我能理解她心里想维护的东西。”
“什么?”
“体面,你没见最近网上对奥黛丽赫本的介绍评论吗。”
“《优雅背后的伤痛》视频?”
“原来你也看了是吧,还装傻。”
这是一个信使博主制作名为《优雅背后的伤痛》解说视频。
“奥黛丽·赫本,是2o世纪最耀眼的银幕传奇之一,她的优雅、纯真与高贵气质征服了全球观众。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明星光环之下,赫本的感情世界却充满了复杂与波折。
她的爱情故事既如童话般浪漫,又饱含现实的遗憾,折射出这位女性在追求幸福与自我实现之间的永恒挣扎。
赫本的初恋生在她的少女时代,二战期间,她在荷兰阿纳姆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饱受饥饿与恐惧的折磨。
战后,她前往伦敦学习芭蕾,并逐渐踏入演艺圈。
在此期间,她与英国商人詹姆斯·汉森相恋,两人甚至一度订婚。
汉森出身富裕,对赫本呵护备至,这段感情看似即将修成正果。
然而,随着赫本演艺事业的起飞,尤其是她在《罗马假日》中的出色表现使她一夜成名,两人的关系开始面临严峻考验。
赫本的事业重心逐渐转向好莱坞,而汉森则希望她回归家庭,放弃演艺事业。
最终,赫本选择了梦想,忍痛解除了婚约。
这一决定标志着她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情感牺牲,也预示着她未来在爱情与事业之间的艰难平衡。
1954年,赫本在《罗马假日》的庆功宴上遇见了比她年长12岁的演员兼导演梅尔·费勒(1ferrer)。
费勒成熟稳重,才华横溢,很快赢得了赫本的倾心。
两人于同年9月结婚,这段婚姻被媒体誉为“好莱坞最完美的结合”
。
然而,表象之下的裂痕早已悄然滋生。
费勒的控制欲极强,他不仅试图主导赫本的职业生涯,甚至干涉她的社交圈。
赫本天性温柔,习惯迁就他人,因此在婚姻中常常压抑自我。
尽管两人合作了多部电影,如《战争与和平》和《绿厦》,但费勒的事业始终未能达到赫本的高度,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失衡。
更令赫本痛苦的是,她曾多次流产,直到196o年才生下长子肖恩·费勒。
生育的艰辛与婚姻的压力使她的健康状况急剧下滑。
1967年,这段维持了13年的婚姻终于走向终结。
赫本后来坦言:“我为这段婚姻付出了全部,但有些东西终究无法挽回。”
离婚后不久,赫本在希腊旅行时结识了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安德烈·多蒂。
多蒂年轻英俊,热情洋溢,与沉稳的费勒截然不同。
赫本被他吸引,两人于1969年结婚,并移居罗马。
次年,赫本生下次子卢卡·多蒂,并宣布息影,全心投入家庭生活。
然而,多蒂的风流成性很快打破了赫本对平静生活的幻想。
他频繁出轨,甚至被媒体拍到与多名女性亲密接触。
赫本起初选择隐忍,试图维系家庭完整,但多蒂的背叛愈演愈烈。
1976年,这段婚姻以分居告终,并于1982年正式离婚。
赫本曾哀伤地表示:“我以为自己找到了幸福,但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
在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赫本对爱情几乎心灰意冷。
然而,命运在198o年为她送来了最后的礼物——荷兰演员罗伯特·沃尔德斯。
沃尔德斯曾是影星梅尔·奥勃朗的丈夫,在奥勃朗去世后与赫本相识。
两人志趣相投,都热爱艺术、旅行与公益事业。
尽管他们并未正式结婚,但沃尔德斯成为了赫本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
与沃尔德斯在一起的时光是赫本晚年最平静的岁月。
他尊重她的独立性,支持她投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慈善工作,并陪伴她走遍全球贫困地区。
赫本曾感慨:“罗伯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