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 3)
要什么奖励,席老爷子没要金没要银,就只要了主席一幅字。
教书育人,积善人家。
也是没想到,这八个字,最后能救他们一家子人的命!
席于飞他爹席文明教了一辈子书,他娘也读过书,还当过护士。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ī????ü?????n??????????.???ò???则?为?山?寨?佔?点
席家祖上有双胞胎基因,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他娘曾柳华生了十一个孩子,其中四对儿双胞胎,都养活了。
曾柳华34那年生的席于飞,以为是个老儿子,就此封肚,然后对这个老儿子别提多宠爱了。
他大哥大姐比他大15岁,他出生没两年,大哥大姐相继结婚,侄子侄女比他小不了几岁。
哪怕后来他娘39岁高龄又怀孕了,生下一对儿龙凤胎。但毕竟岁数大了,这次生孩子差点儿要了命。两个弟弟妹妹是被大嫂和大姐奶大的,跟曾柳华没有那么亲。
导致曾柳华最宠爱的,仍旧是席于飞。
原本只是被宠爱的儿子而已,不过就是多吃几口好的,穿几件新衣服罢了。
家里哥哥姐姐也愿意宠着他,兄弟姐妹也多,用不着他干力气活。
但这个平衡,从72年那年,席于飞16岁的时候,被打破了。
国家从55年就提倡上山下乡,但都是自愿的。可从68年那场运动开始,就变成了强制。
每家必须出一个去相应这个政策。
开始强制的时候,席家到岁数的都结婚了,剩下的还小,没有那么急迫。
等他四哥五哥这对双胞胎到了岁数,又被征兵征走了。
原本曾柳华打算把自己的工作留给席于飞,这样他也可以不用去下乡。但还没到日子,曾柳华就满50岁,退休了。
又过了半年,席于飞到了16岁,家里都打算好给他找个工作了,但席家被人盯上,席老爷子这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先生被人举报了好几次,说他家里不响应政策,逃避下乡。
没办法,席于飞就是那么倒霉,只能背着铺盖卷下乡。w?a?n?g?址?F?a?B?u?Y?e?í????????é?n?2???????5?.???o??
好处就是席老爷子东北老家的亲戚还在,让席于飞去了东北,至少有亲戚照顾,不会太吃苦。
席于飞在乡下呆了三年,这三年,曾柳华每每想起来就难过的要哭一顿。家里省吃俭用各种钱票粮食往东北寄,生怕心肝肉在乡下吃苦。
但无论怎么照顾,那也是大东北的农村,日子再好也比不上城里。
席于飞无数次写信哭着要回来,曾老太又让赚钱的儿子姑娘们凑钱,给他买了一份正式工,硬是把人调回来了。
但席于飞坏了性子,变成了个愤青。
家里给他找的这个工作其实很好,在火车上做乘务员,上班跟车走,包吃住。每次跟车回来都会有三天休息时间,而且发四季衣裳,各种劳保福利。
这真的是席家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
可是愤青席于飞仍旧不满足,他觉得乘务员是伺候人的。自己在乡下受苦受累,回城了还要伺候人,等他户口落到城里之后,就跟家里大闹了一场。
其实那时候已经75年了,政策开始松动,77年回复高考,知青们逐渐返城,城里改革开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但席于飞总觉得家里人看不起他,于是在某一天,他留下一封信,卷了自己的户口本和家里所有钱,跑去南方了。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