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1:圆满时(3)(3 / 4)
所见识到的一切让他恍惚间以为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nsdap在战争过程中被铲除,这难道不就是上天对他的努力的一种无形的肯定吗?坚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用双手夺回人类文明未来——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的麦克尼尔没有后退的意图。无论再承受多少挫折,他都要执着地前进。
放眼望去,携家带口地逃跑的孟加拉人几乎连成一片。纵使西孟加拉平原上茂盛的树林也不能掩盖住他们的身影,这浩浩荡荡的人群即便从高空向下望去依旧清晰可见。其中大部分或许是要逃命的,麦克尼尔毫不怀疑这一点,而且他并不赞同在此时封锁边境或对着难民开枪以阻止人群涌入。孟加拉人愿意前来投奔印度,这本身就是对印度的认可。
他在乎的是那些叛军。长期活跃在西里古里走廊以东的叛军很有可能先渗透进入孟加拉再渗透到印度境内,从而制造更多的破坏。坦诚地讲,麦克尼尔对那些人缺乏好感,这倒不是因为叛军受俄国人支持,而是由于叛军除了袭击德印军事设施之外还会经常攻击平民并以极端手段摧毁偏远地区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各种基础设施。单这一件事,就把麦克尼尔在与圣保罗起义军、巴西共和军合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对激进分子的容忍消磨得一干二净。
然而,印度人没有办法把叛军消灭干净。不仅如此,驻扎在印度的德军也没办法做到。据说十几年前叛军刚刚开始发动叛乱时便有德军高级将领提议效仿昔日nsdap的所作所为对印度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清剿,但此人很快就在举国声讨之中被迫辞职,而作为国防军可靠盟友的spd也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多次道歉并声明绝对不能让历史重演。
尽管自兴起到灭亡总共只有短短8年时间,nsdap给德国带来的遗产恐怕需要它用一个世纪才能洗刷干净。
专心致志驾驶着直升机的博尚偶尔会和基地联络、把当前的情况告诉还在待命的战友们。往常印度东北地区也会接收一些偷渡的孟加拉人,但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大批孟加拉人难民的涌入使得印度人和德国人都分外紧张,就连麦克尼尔在刚得知这个消息时也被吓了一跳。
“上面有消息吗?”麦克尼尔又拿起了望远镜,他能看到尚无中断趋势的长龙从国境线的另一侧蜿蜒曲折地延伸到印度境内,“有这么多孟加拉人涌入,孟加拉一定发生了些什么。”
“听说是边境失控了。”博尚组织了一下语言,把基地刚得到的消息转述给了麦克尼尔,“昨天夜间有孟加拉民间武装组织在孟加拉各地对巴基斯坦军队展开袭击,这些孟加拉人今天能畅通无阻地越境说不定也是他们那些更英勇的同胞的功劳。”
“一切都乱套了。”麦克尼尔把望远镜朝向国境线所在方向,想看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一个毫不设防的边境是这些孟加拉人能安全逃到印度的必要保证,但那并不意味着来自国境线另一侧的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迈过这条线。“如果这时战争因一些意外而突然爆发,我不会感到惊讶。”
他最后那句话把后面的士兵们吓得不轻,担惊受怕的印度人士兵们向麦克尼尔拐弯抹角地询问可靠消息,然而他们的德国人上司并没有理睬他们的意图。忙于在国境线附近搜索可疑目标的麦克尼尔还是一无所获,他再一次把望远镜转向直升机机舱另一侧,骤然出现在视野中又忽地消失不见的影子让他顿时警觉起来。
“博尚,拍一下2点钟方向的画面。”麦克尼尔用英语提醒对方,“把镜头分辨率放到最大。”
法兰西绅士并没有因为同伴突然换回了英语而惊讶。德国人曾经三番五次地想要说服印度人把官方语言换成德语,至今也未能得逞。幸亏印度的官方语言未曾改变,麦克尼尔和博尚才不必担心他们会因为频繁地用英语交流而受到怀疑。
谁要是怀疑起来,麦克尼尔就会一本正经地解释说他们在学外语。
搭载在飞机上的摄像头只能拍摄到模糊不清的黑白画面,但它比麦克尼尔手里的望远镜好用多了。按照麦克尼尔的要求调整了摄像头的角度后,听到了远方枪声的博尚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麦克尼尔所说的目标。那是一辆正在远遁他处的吉普车,它从逃跑着的人群附近驶过,每一声枪响都会带走一条或多条人命。
“有人在攻击难民。”他简要地对麦克尼尔汇报道。
“哦,见鬼。”麦克尼尔冷笑着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