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6-EP1:群山之巅(8)(2 / 5)
兵,我一向对合众国和自由有着绝对的忠诚,而我选择了退居二线的唯一原因是我个人的战斗已经足够漫长并且让我有些疲倦。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到10岁就要学着拿起枪战斗的孩子,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的未来。他们也许还要继续这样战斗下去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所以……我选择停下来。”
似乎是为了避免这个炸毛野猫以为他胆怯,麦克尼尔又补充了一句:
“毕竟,带着大家一直赢也会感到累的。”
屋子里的其他人都笑了,连平时不苟言笑的舒勒也装着笑了,只有布朗没有笑。阳光穿过窗户照在他的半边脸上,另半边脸隐藏在阴影中,而他的双眼紧盯着麦克尼尔,那越发显得细长的瞳孔让麦克尼尔开始怀疑名叫哈罗德·布朗的大亨其实是一只猫变成的。只有在夜间突然碰到了强光的猫才会露出这样的眼神。
还是舒勒及时为麦克尼尔解了围。
“布朗董事,是时候谈公事了。”
所谓的真相其实没能引起麦克尼尔的半点兴趣,而且这和琼斯上尉推测的内容相差无几。m9作为美利坚合众国主打的第三代as机甲,早在1999年就开始投入三角洲部队进行测试,在此期间又经历了数次调整,目前即将在伊拉克开始的实战测试应该是m9在明年投入量产之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测试了。直到布朗向他们说出测试计划的概况时,麦克尼尔才得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各个作战部队普遍接收到了吉欧特隆公司的测试用m9。
“所以……不是海豹突击队或是游骑兵这类和三角洲部队同属特种部队的精锐打击部队,而是我们?”琼斯上尉并没有因为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而高兴,不如说他的生意很可能因此而变得更加艰难,树大招风的道理他多少懂一些。
麦克尼尔知道答案,但他不想说。海湾战争的结果宣告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逐渐被淘汰的大兵团作战思维彻底成为了历史,然而全球各地频发的冲突对于需要捍卫赢得了冷战后的新秩序的美利坚合众国来说,并非仅仅依靠少数特种部队就能解决的。将已有的军队继续向着精兵方向建设的同时,美军也需要维持自身的规模。特种部队也许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某个小国,对付中等规模的国家就不一定有效,至于和现存的几个垂死挣扎的大国对抗,那更是痴人说梦。
面对琼斯上尉的疑惑,哈罗德·布朗轻巧地解除了疑虑。他对黑人军官解释说,选取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是吉欧特隆公司的中上层决策人员权衡利弊后的决定,这是由于该部队位于安全的库尔德斯坦又贴近仍然混乱不堪的伊拉克。除此之外,布朗重点强调吉欧特隆公司的另一项测试计划需要实战素质过硬的驾驶员,而已经保存的数据中只有少数人符合标准,迈克尔·麦克尼尔便是其中之一。
每当讨论涉及到技术问题时,埃贡·舒勒总会及时地进行说明。说起来,埃贡·舒勒虽然是eu激光武器的专家,然而他自从和麦克尼尔在这个【死后的征程】中相遇后,几乎没有从事过本职研究,而是一直做着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麦克尼尔敢打赌这一次舒勒从事的是同样的工作,他发自内心地感到有些对不起舒勒,因为舒勒本人一定更多地希望在其他领域进行研究,无奈将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投入实战带来的潜在收益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这对于他们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必要的成就。
“俄国人没有看清时代,他们盲目地制造体积更大、装甲更厚的坦克,又在as机甲上进行类似的攀比,完全没有意识到质变胜过量变。”舒勒以幻灯片的形式向众人展示了as机甲更新迭代的过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唯一能和你们美国人竞争的也只剩下虽然输了冷战但还有家底的俄国了。布朗董事的意思是,让美国的3.5代as机甲能直接拥有胜过俄军未来第四代as机甲的性能。”
布朗似乎总能找到新的话题,他时而和琼斯上尉讨论美军士兵在库尔德斯坦的生存状况,时而向麦克尼尔请教二代机和三代机在实战中所发挥出的性能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受驾驶员个人素质影响。这个健谈而且并不介意和身份与自己相去甚远的小人物聊天的家伙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过麦克尼尔没能预料到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面——名义上经营着媒体公司的布朗说,他们应该用更聪明的宣传方式在调动公民的战斗热情和避免出现ptsd之间达成平衡。
“这很难办。”麦克尼尔皱起了眉头,“我不想说一些指责我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做法的话,但是战场从来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