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5-EP3:围剿(6)(3 / 4)

加入书签

p;  “有时候与魔鬼做交易似乎是摆脱眼前困境的唯一办法了。”一个仿佛从深渊中爬出来的声音在他的耳畔响起。

    “我总觉得我们这个团队当中的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你的作风,但没有任何人能拒绝你开出的条件。”伯顿知道是谁出现在了他的身旁,在这灯火通明的夜晚,由于袭击事件的发生而重新恢复了白日川流不息景象的街道上,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他并和他说话的也只有那个把他们所有人带上了这条不归路的神秘人,“你总是能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跳出来。”

    浑身上下裹在黑色长袍中、只露出头部的李林向伯顿投来了一个戏谑的眼神。

    “别这么说,我也不是什么魔鬼嘛。你们应该去见一见梅菲斯特,他比我更懂得什么叫魔鬼的守则。”

    “免了,就算是舒勒也没有成为浮士德的潜质。”伯顿厌恶地摇了摇头,“说吧,你又要给我们提供什么危险的机遇?”

    当彼得·伯顿听到了李林接下来说出的话时,他陷入了震惊中难以自拔,而他正在内心中艰难地做出抉择——这可能被麦克尼尔或其他人视为背叛,但或许也是找出杀手的唯一办法。敌我关系随时可以发生转变,只要他们记得自己原本的目的,偶尔和敌人合作算不上什么原则性的动摇。

    这时,他不仅不为李林的出现感到恼怒,反而发自内心地感谢李林的到来——李林或许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魔鬼,然而这个神秘人每一次都能在恰当的时刻提醒他们,让他们注意自己将要在选择中得到什么、又将失去什么。比起不知不觉地走入绝境,这样的结果看起来还算能被勉强接受。

    他迈出了第一步。只要先迈出这一步,迈出第二步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被某种使命感,某种超出了一度作为他人生中最大追求的享乐欲望的情绪支配着的彼得·伯顿没有停下脚步的理由,等到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该冷静下来进行思考时,没有出口的小巷的尽头已经浮现出了几名穿着青色制服的陌生亚洲男子的身影。

    “其实你应该让他们把你送到指定位置,而不是由于不好意思继续支使这些人办事、从而允许他们把你丢下。”一个小时后,终于在街边一家快要关门的酒吧附近找到了伯顿的麦克尼尔松了一口气,“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的敌人打算冒着重大风险进行二次袭击,你就死定了。”

    “我觉得我需要多观察周边的情况,然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坐上轿车后,伯顿立即向麦克尼尔抛出了他的观点,“你的两个观点都对,敌人在发动袭击的过程中可能是借助不知情的中介人完成计划,而其中实在绕不过监控的关键步骤则交给日本人来完成,因为东盟无论如何不会真的严厉惩治日本人的违法行为。”

    “……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调查就无法继续了,哪怕有东盟军的支持也一样。”麦克尼尔顿时泄气了,“这意味着那个杀手很可能受到日本人的保护。”

    被麦克尼尔临时派出去买咖啡的阿南达气喘吁吁地返回了轿车旁,他劝麦克尼尔赶快休息而不是不顾身体健康继续熬夜追查着下落不明的敌人。麦克尼尔则对他说,时间紧迫,容不得片刻的浪费,他们完全可以在任务结束后尽情地休息。

    强行打起精神的麦克尼尔用伊德里斯沙阿向他们提供的身份朝当地警方咨询陆续被抓获的几名犯罪嫌疑人的情况。根据警察们的说法,所有疑似和暗杀事件有关的人员都感到震惊并坚称他们自己没有犯罪,测谎仪也查不出蹊跷之处。从不同孤立事件中总结得出的结论时,敌人用多个看起来不相关且缺乏连续性的步骤完成了暗杀。

    “这么麻烦的犯罪计划中只要有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失误,他们的方案也就告吹了。”麦克尼尔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些人不用无人机呢?”

    “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使用无人机作案,我们只需要向生产这些人无人机的日本企业申请调取数据就能查出他们的真实身份,除非他们仍然打算让【不知情的中介人】成为直接的行动人员。”其中一名负责调查暗杀事件的警官否决了麦克尼尔提出的设想,“……但要是考虑到午夜时分发生的另一起袭击事件,日本人的无人机也没那么安全。”

    虽然麦克尼尔在伯顿的推测和警方提供的证据面前对自己的推断有着90%以上的自信,他还是决定再次赶往临时关押犯罪嫌疑人的收容设施去见一见这些并不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