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5-EP1:合流(19)(3 / 5)

加入书签

转向韩处安,“……向您致敬,韩将军。”

    站在他面前的韩处安和麦克尼尔在新闻节目中看到的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或者说韩处安不到五十岁便须发皆白使得他很难通过化妆等方法来美化自己的形象。生长于战乱之中、在钢铁和鲜血中度过了青年时代的中年人大概也不会需要那些毫无意义的装饰。这些孔武有力的军人往往具备强硬的作风和坚定的意志,既有决心和毅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也有灵活的策略和残忍的手段。

    由于麦克尼尔过于紧张,他甚至没有看到躲在两人身后像个专门负责携带公文包的秘书一样唯唯诺诺地跟随着前面两人的谢顶中年男子,那正是吕宋岛现任的国务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德兰勒布·阿巴坎教授。

    “祝这个小餐馆生意兴隆。”韩处安象征性地说道,“我们进去吧。”

    迈克尔·麦克尼尔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刚被释放的伯顿一同继续做好准备工作。他们将贵客请到了僻静的房间中,同时催促监督其他厨师干活的博尚注意工程进度。

    大门紧闭,外面则是负责把守现场的东盟军士兵和血盟团民兵。室内,心思各异的三人之中,桑松教授首先打破了沉寂。

    “韩将军,我已经老了、落伍了。”他一开始就摆出了一副根本不打算接受任何招揽的态度,“我的反对者说我太保守,我的支持者却指责我过于激进。夹在他们之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说到这里,他故意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明亮的房间内,三人彼此之间都能看清另外两人身后的情况,“……钟社长一定会因为没有接到邀请而恼火。”

    德兰勒布·阿巴坎正要说些什么,只见桑松教授从公文包里翻出了一大摞文件,一一送到偌大的餐桌上。

    “这是关于税收的一点探讨。”他指着其中最厚的一份,“……这个是关于处理不同民族之间关系的一点意见。这个呢,是有关社会动员的,还有生活保障……”他把每一份文件探讨的内容向着韩处安做了说明,最后做出了总结,“一直以来,我接受了古教授的理念,希望能够提出为我们东盟开辟新道路的理论。到头来,我们在这里什么都没做成,这就是最大的失败。韩将军,东盟的未来现在交给你们了。”

    “其实——”德兰勒布·阿巴坎紧张地说着,他的上下牙齿不停地打战,“我们吕宋这些年来也有不小的——”

    “桑松教授。”韩处安的声音平静地响起,他的威严立即让德兰勒布·阿巴坎停止了发言,“你比我小一岁,如果你是老了、落伍的、该被淘汰的,那我是什么?”他作势拍了拍桑松递来的心血著作,“你这样说,我明天就提出辞职,回到湄公河养老去。”

    外面响起了敲门声,端着盘子的麦克尼尔谨慎地走进房间,小心翼翼地把盘子放在桌子上剩下的空隙中。外面的东盟军士兵原本不打算让他进来,但麦克尼尔解释说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怎么让那么多盘子能够完美地同时摆放在一张桌子上,这个蹩脚的理由让对餐饮行业一无所知的东盟军士兵们放松了警惕。

    “我肯定打扰了你们的谈话。”他首先表示自我批评,“……没关系,我很快就走。”

    “这雕花倒是讲究,不像是白人能做出来的。”韩处安自言自语道。

    麦克尼尔灵机一动,尽管他知道假装自己具备某种特殊经历很容易导致被戳穿。

    “我在韩国当过厨师,学过东亚地区的菜肴,也学过做中餐。”

    这句话是用生硬的中文说出来的,而且起到了麦克尼尔意料之外的效果。和麦克尼尔相熟的桑松教授惊讶地抬起头,他从来不知道麦克尼尔还会中文(其实麦克尼尔还会说一点日语和韩语),即便这种生硬的口音根本不像是任何一种已知的方言。

    韩处安也明显地感到意外,因为这句话是专门冲着他说的——另外两人的母语都不是汉语。母语激起的本能反应是没法代替的。

    “来这以前在哪做工?”

    “印度东部的维和部队。”

    “是好事。”韩处安放在桌上的右手伸出食指摩挲着桌布上的花纹,“你先出去吧。”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