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2:激流(2)(3 / 4)

加入书签

bsp;这是麦克尼尔的真心话,他知道合众国和gdi如何对待那些可能反叛的异类。在战争期间把有通敌嫌疑的某些特殊人群全部关押起来,是合众国的常见做法,后来gdi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而公民自然不会不合时宜地抗议这些行动侵害了公民的自由。只要拳头不落到自己身上,幸灾乐祸才是陌生人之间发现彼此遭难时的真正态度。

    躯壳中的灵魂回来了,米拉偏过头,凝视着手扶门框的麦克尼尔,以略带诙谐的语气回答道:

    “你们不担心自己被当成间谍抓去枪毙?”

    去前线并从参战士兵身上获取枪械和装备,目标只能定在朝军士兵身上。然而,穿着敌国士兵军服作战属于间谍行为,更不用说万一他们被韩军误认为是朝军士兵后会迎来什么下场。

    “难民在这里是没有地位的,只能随波逐流。”麦克尼尔叹了口气,“不管是被驱逐还是被关进收容设施,就算我们对他们而言存在利用价值,他们也不会正视我们。战争开始之后,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不能为战争动员卖力的人只会造成隐患。我敢保证韩国人会想办法加紧将难民送进收容设施,参加战争是个宣誓效忠的机会。”

    麦克尼尔耐心地解释道,虽然伯顿也提出过按照正规程序参加战争等方法,但难民的身份限制了一切,这一层滤镜会让大部分韩国人近乎本能地对他们持有负面看法,那么军队也不会放心让难民参加战斗。反之,私自跑到前线参战必然带来严重后果,而麦克尼尔相信这种误会可以在引发最严重的冲突前得到解除。

    正常人的想法是离战争越远越好,麦克尼尔则相反。他依旧因自己曾经的选择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苦恼,逃离战争有时并不会让他面对的局面好转,也不能让他有机会拯救更多的人,甚至还会把原本不该受害的无辜者置于死地。直面战争呢?等待着他的可能是彻底的死亡,李林警告过他。麦克尼尔还保存着执念,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世界的毁灭只是一连串的错误综合造成的结果,假如他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一切悲剧都可以被挽回。

    无法避免的事情,应当更快结束。马克沁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发明了机枪——结果,战争不仅不会更快地结束,反而变得更加血腥而残忍。

    “逛街都能迷路的人,去前线肯定会碰上麻烦的。”米拉以对麦克尼尔开的玩笑表明的自己的态度,“你也算是我的半个恩人,我会保证你安全回来的。”

    “什么叫做你来保证我的安全?我不需要……”这种话似乎严重地挫伤了麦克尼尔的自尊,“……多谢理解。我们就怕你不同意,那样一来我们只能摸黑前进了。”

    任在永把他们扔在旅馆后就离开了,直到伯顿发现第一辆坦克出现在街道上时,任在永依旧没有返回。军队采取行动只是时间问题,首尔离前线太近了,随时会成为朝军的重点打击目标。来到伯顿的房间询问情况的麦克尼尔不经意地往街道上望去,发觉坦克和装甲车的出现没有让市民迅速退却。

    “他们确实应该回到家里或是地下掩体里。”麦克尼尔能够感受到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这是战争,不想卷入战斗的平民应该离开。”

    “这些人可能认为事情还有回旋余地。”伯顿不看好希望渺茫的回旋,“然而,他们会抱着一丝幻想,或许也是由于朝鲜人的行动略显反常。”

    “你是说,明明那位委员长是上午被火箭彈轰炸的,而朝鲜却是到了晚上才正式决定宣战?”麦克尼尔点了点头,“这很好理解。朝鲜目前的实际首脑是护卫司令官朴光东,他在当天上午还将包括国防相在内的军方首脑杀了个遍。亲信夺权这种事,在亚洲很常见。”

    把坦克开到街道上的士兵们还不太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些士兵将坦克开到指定位置后,便从坦克上探出头来,迎接着市民的审视和关注;一些更加大胆的士兵甚至跑去和市民合影,也不知道市民们是否愿意看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承担了无数恶名的军人。

    附近传来了喧闹声,也许是市民和士兵之间发生了冲突。逃避现实虽然可耻,承认失败和进行妥协带来的耻辱和挫败感更是难以磨灭。即便战争爆发,那些对李璟惠总统感到不满的市民仍然不愿退去,他们不想相信对于总统阁下的弹劾可能因战争的爆发而中止的事实。一些市民不顾同伴的拉扯,坚称总统阁下原本就打算戒严,甚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