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明皇帝勤政的……半天(求月票)(2 / 3)

加入书签

    他精神一振,连忙打开。

    题本中是关于丁卯之役中毛文龙大捷的请功战报。

    所谓丁卯之役,今年春夏时,后金女真入侵朝鲜之事也。

    朱由检一路翻看,心中思绪起伏。

    没想到自己登基后,收到的第一份关于女真的消息,竟来自东江,而非宁锦。

    这可是丁卯之役啊!

    然而现下的大明除了他以外,再无一人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甚至还以为东江又有了一场大捷。

    但这场发生在朝鲜的战争,却深刻影响并推动了整个天下的大势。

    要知道后金女真之强横,和传统草原部落的强横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本质已经脱离了游牧的概念,而是游牧+农耕的复合体。

    以辽东汉儿为奴,耕地冶铁。

    从而获得农耕文明天然的生产力优势,使得粮草、军备都能与大明抗衡,甚至在局部略有胜出。

    以女真、蒙古、少数包衣为军,专职征战。

    在军备和骑兵优势的加持下,又附带了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战斗力。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叠加先军体制更高的效率和连战连胜的气势,这才造就了如今女真的威势。

    而丁卯之役中,女真逼迫朝鲜签下了城下之盟。

    正好缓解了他们当前的两个致命弱点——粮草和东江。

    从此,东江镇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而女真则从朝鲜获得了稳定的粮草,并得以腾出手来,放心大胆地西征蒙古诸部。

    从这里开始才有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

    女真从蓟镇长城三路破口,胡骑直入京畿,生民遍地哀嚎。

    然后袁崇焕凌迟、东林尽斥,厂卫再起,复社于江南成立,直到崇祯十七年煤山自缢。

    而这一切——其实正是起源于这场丁卯之役。

    高时明疑惑地抬起头,看向呆坐的朱由检,不明白这份奏折为什么看了这么久。

    他抬眼一瞧,将孙国桢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中。

    朱由检继续往后翻阅,历史的沉重感很快被啼笑皆非取代。

    因为这位登莱巡抚孙大人,题本的后半截全是对魏忠贤的吹嘘遛马。

    什么我们团结在厂臣的旗帜下,尽心竭力。

    什么厂臣高居庙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云云。

    这就是天启年间经典的政治生态了。

    你做任何事情,如果不把首功归于九千岁魏忠贤,那便是大大的不识时务。

    但反过来,只要带上魏忠贤,小过变无过,小功变大功。

    如果再能为魏忠贤修几座生祠,叩拜如同义子,那更是扶摇直上九万里,今朝谁敢不识君了。

    朱由检越看越乐,终于忍不住大笑出声。

    他转头看向高时明:“这位孙国桢,是何许人也?”

    他倒不是想降罪,只是单纯觉得这位孙大人有些可怜又可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