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洛阳之变(10)(1 / 2)

加入书签

哀嚎、恳求。

荒唐的恶行发生于世间每个角落。

谎言、谣言。

于叛变之人的舌尖之间游走。

建立于此背景之上。

故,天下自是流转着自相矛盾的说法。

新登基的皇帝弑杀了曾经权力之巅的父亲,踏上了布满荆棘的龙椅——

自然。

暴君,不孝之子,无数抹黑离奇的谣言所形成的冠冕在口口相传之下,戴在了新帝的头上。

于此,天下之英豪们无不举起光明正大的旗号,汇聚四方,号召着“忠义”之士,向着暴君发起冲锋。

争先恐后,不甘落后。

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掩盖着自己的野心。

对此,年轻的帝王毫无办法。

只能御驾亲征,以自己的强硬态度来回应——

但他却仍未想过。

即便如此,但反叛者们依然不绝。

无论陌生的,还是亲密的。

“陛下,后方传来密函,洛阳…生变。”

深夜,远离洛阳极远的一处军帐之中。

周围的众人不敢抬头,只敢垂地。

因为陛下亲自任命,主持洛阳大局亲信的叛变,无异于是在这动荡的局势雪上加霜。

“……”

而陛下的长久沉默亦让他们心中无以言表。

是班师回朝?

还是——

继续前进,去镇压叛逆?

不得而知。

因为任谁都明白。

这名陛下不同于曾经的帝王。

长久以来,他对于家眷极其重视。

可班师回朝…

不说能不能见到娘娘殿下们的尸骨。

光是那赶路浪费的时间,对他们便是先机尽失,容易满盘皆输。

不过好在,年轻的帝王终究是清醒的。

“情况怎么样…?”

淡漠,冷静的声音,似乎对于突变的情况毫无波动。

有人悄悄抬头,只能看见一身戎装的帝王端坐在那,目光穿透帷幕,看着洛阳的方向。

但此刻,他的气息与往日截然相同,完全没有丝毫愤怒,慌乱,只有长久的威严永存。

有人心中赞叹。

因为就是这稳重的气息,顷刻间便让军帐之内凝重的气氛消散。

“一片混乱,陛下。”

但无人看见,在传达信息之人说出这句话时,帝王案牍下悄然握紧的双手。

然而,随着片刻沉默,终是松了开来。

“那就不必多管了,写一封密函回去,让洛阳左军营和中军营尽快平定叛乱。”

“顺便…朕也将亲自写一封诏书,给予那些参与叛乱的…军兵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自己抉择,到底是要站在朕,还是…朕的叔叔。”

“可陛下…要是他们杀害了娘娘和殿…!?

“只不过是些许罪人趁着朕不在之时,迷失了他们的心智,蛊惑了他们罢了。”

“所以他们依然是朕的子民,不可滥杀。”

未等传达信息之人说完,帝王便冷声打断。

只是言不由衷的言语多少带点颤音,但敏锐的帝王察觉出了这点,至此掩埋。

毕竟,心中的情感又怎可在如此局面宣告?

盘根错节的关系,不可再继续制造新的敌人。

因此,一切清算,都要等到胜利之日。

于是,端坐着,才坐上天下之主不久的年轻皇帝以理智为出发点,如此说道:

“回函去吧,朕意已决。”

“诺!!!”

金口玉言,传信人不敢怠慢。

至于帐中众人,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只徒留下对于皇帝的钦佩。

唯有帐中,端坐帝王的冰冷的内心,依旧在低语。

胜利之后,他将把这些反叛者……——无论任何手段。

……

与此同时,皇宫东侧。

本来因担忧母妃安危,而一直发呆的年幼苏婉清的抬着头,看着面前的高大身影,有些不知所措。

“哟,小时候还挺可爱的。”

说着,吴信还饶有兴趣的伸手准备摸一摸苏婉清的脑袋。

可显然,洛泱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她牵着苏婉清的小手,不动声色地远离了这个刚刚加入她们的…怪人,躲在了三名护卫的身后。

不过,虽如此,但洛泱脸上还是挂着温和的笑意朝着吴信道:

“这位将军,您说要带我们离开…这都耽误这么久了,可否…?”

说罢,洛泱朝正默然不语的冯越看了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