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取长补短(1 / 2)
午时刚过,方以智收到宫里召令,从千步廊工部值房中走出,便要朝武英殿去。
不料刚走到承天门,就见前方一个熟悉的声音。
“太冲兄!”方以智笑着上前拱手,“你不是在清江吗?怎的入京来了?也不同我来个消息,我好去接你!”
黄宗羲递交了入宫腰牌,同方以智并肩朝宫内走去,一边回道:“本想今日面圣出宫,再寻密之兄喝酒说话,不料却是巧!”
“可不是!”方以智遇见旧友心中高兴,“这次在京师可要住上几日?王先生身子可还硬朗?”
“劳密之兄惦记,老师一切都好,去年宋先生回了中原后,老师更是高兴!”
宋应星在辽东得了朝鲜耐寒的稻种之后,种地初有成效,将后续事宜编写成册交给发配去辽东的那些书生,便回了京师,得知王徵要同自己一起研制蒸汽机,便又去了清江船厂。
要说那些被发配去辽东的江南学子,离开温润的江南富贵乡,去到辽东苦寒之地,又亲眼看着朝中大员宋司农日日在田中亲自耕种试验,就为了能让辽东百姓吃饱肚子,没有触动那是不可能的。
到底也都是举人,还有不少也是耕读世家,田里的事虽说不上什么都懂,但学起来也快,有时候甚至能给宋应星一些灵感。
是以,宋应星倒也能放心离开。
“蒸汽纺织机如今在松江府试行,如今效果颇好,这第一批织出来的棉布已是被订购一空,如今平江府、还有南京的一些纺织商人都要找朝廷买纺织机,这次入京,我也同陛下提一提,清江船厂如今人手不足啊...”
黄宗羲轻叹一声,可脸上却都是满足,清江船厂本是个造船的,如今来的人订船的少,订蒸汽纺织机的多,这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啊!
“王先生同宋先生大义,造此神器造福百姓!”方以智由衷赞道。
“是啊,”黄宗羲点头,“不过密之兄也不差,你那些防雷的理论,如今也应用了不少,今年夏季平江府那座方塔,就因装上了防雷设置,这才免于天火焚烧,密之兄功不可没!”
“过奖过奖,谬赞谬赞!”方以智哈哈笑了笑。
二人一路说着过了端门,过了午门之后便住口不再交谈,待二人站在武英殿中,才发现被召见的不止他们二人,还有从南京国子监回来的侯玄汸,工部的毕懋康,户部几个善于算科的主事,以及兵部职方司的几个勘探官。
“臣,参见陛下!”二人进殿之后略微扫了一圈,立即躬身朝皇帝行礼,想着这次说不准又是什么大事,心中不由涌起几分好奇和期盼来。
“都来了!”朱由检放下手中奏本,“坐吧,坐着说!”
殿中早就准备好了几把椅子,几位大臣按照品级相继落座,朱由检再次开口道:“朕今日让诸卿前来,便是要同你们说,我大明同罗刹国合作商贸一事已成,但接下去合作具体细节,还需诸位前去商议勘定。”
听到这话,殿中几位大臣俱是惊讶万分,也有几个是知晓张佳玉出使罗刹国一事的,更是惊讶他如此快便办妥了此事。
“你们呢,一个个都是我大明重要能臣,尤其是在新兴技艺上更是擅长,”朱由检朝他们扫了一眼,“罗刹国同我大明合作,除了贸易,另有造船之术,火器之技艺方面的交流...”
黄宗羲明白了,看来是要往罗刹国走一趟去,自己在清江船厂良久,看来便是负责那船只图纸一事,毕懋康一向在火器上有所研究,便是同罗刹人交流火器。
至于方以智,对多种技艺都有所长,而户部的几位大臣,定是同贸易有关,兵部职方司的几个勘探官,想来就是要勘探边境之用了。
侯大人吗...文官,约莫便是记录文书、负责礼仪方面的差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