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谈判(一)(2 / 2)

加入书签

bsp;   “然...”张佳玉继续说道:“为表结盟诚意,我朝愿与友邦分享,但需以技易技。”

    张佳玉目光扫过罗刹代表中的几位军官,“我朝对贵国能铸造耐受极寒、坚韧不易炸膛的大型青铜炮之术,颇感兴趣,此外,贵国探险家历尽艰辛绘制的西伯利亚山川、河流、矿藏洋图,于我朝了解北疆地理,亦价值非凡。”

    大明如今的火炮技术的确领先各国,但领先不代表没有问题,方正化作为御马监掌印,也同张佳玉说过,若是在常温下许是坚利,可若是在极寒气温下,许就大打折扣了。

    况且,火炮和燧发枪的炸膛也时有发生,若能参考罗刹国的火器取长补短,说不准能制造出更有威力,不惧寒暑的利器来。

    至于北疆洋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且这些罗刹国人绘制的图中,可有不少是在大明境内。

    沙俄军官们面露难色,火炮技术是军事机密,地理图更是帝国开拓的底牌,哪里能就这么简单就交换出去。

    “当然,我朝所予之造船术,足以让贵国建造航行于北海(北冰洋)、甚至远航之舰船,其价值,当不在火炮与舆图之下,且我朝只需技术原理与样本图纸,并非索要现成工匠或武器,此乃互通有无,共强彼此。”张佳玉补充道。

    说实话,张佳玉这番话的确令人心动。

    于罗刹国而言,波罗的海被瑞典封锁,玄海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北海航线尚未开发,这导致他们眼中缺乏建造大型远洋舰船的经验、技术和传统。

    他们的造船术主要便是内河平底船,比如伏尔加河航行的船只,以及只能在北海沿岸航行的、结构坚固但适航性差的科奇船。

    虽然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但他们的木材在防腐、防虫、弯曲定型等关键处理工艺上远远落后于和兰等西方国家以及大明,这使得他们建造的船只寿命很短,难以承受远洋航行的严酷环境。

    此外,船只的设计也显陈旧,完全不懂大明福船或者西方的盖伦船为代表的,利用流体和复杂风帆进行深海远航的尖底龙骨技术。

    也因为如此,罗刹在海船上,更为依赖外国工匠,尤其是和兰,但他们又如何会将最核心、最先进的技术倾囊相授,教出徒弟来抢师父的地盘吗?

    张佳玉从郑森口中知晓沙俄对于航海的迫切需求和动机,波罗的海、玄海是他们要争夺的出海口,没有强大到能同瑞典、奥斯曼土耳其以及附庸克里米亚汗国抗衡的海军,他们的海路只能被封锁。

    西伯利亚的毛皮、矿产资源要运出去,若能打通一条绕过整个东西大陆、通往西方的北方航路,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但这...需要能破冰和抵御极地严寒的远洋海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