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始皇帝的选择(2 / 3)
”李砚知问道。
“你忘了始皇帝手中的祖龙人皇剑有那柄剑在,旧神来了也是死路一条!”商黎解释道,
“只要老师和始皇帝在一块儿,大夏境內的危险对他们而言,都只是一盘菜,还不够他们分的。”
商黎的话,也得到了印证。
始皇帝的东巡队伍极为庞大,除了开路的三千铁骑兵之外,龙甲军也在道路两侧来回巡逻清洗。
除了东巡的速度稍微有些慢之外,一路上倒也没生出什么波折。
始皇帝路过一些县乡,都会停下脚步,巡视各地民生,虽是在东巡的路上,但大夏的政事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只是將朝堂移到了的路上而已。
不过倒是苦了那些朝臣,反对泰山封禪无效,还得捏著鼻子配合。
现在又要隨时隨地处理事务,陪著始皇帝巡视沿途各地,比在奉阳城的时候,辛苦了不知多少倍。
一个月后,
东巡队伍一路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山脚。
山脚村庄中的百姓,纷纷前来参拜。
因为始皇帝要来,再加上要修建仪道,村庄也被顺道重新修整了一番。
这与在东巡路上看到的村庄,完全不同。
这些百姓见到始皇帝的琴驾后,一个个兴奋地磕头跪拜。
村里的青壮年也被徵发修建祭坛仪道,但朝廷不仅发了工钱,每天提供的饭都能吃得饱。
村子恨不得把娃娃都送上去。
而且村庄的重新修,一分银子也没让他们,
如今看到始皇帝,村民们焉能不感恩戴德
始皇帝没有下琴驾,此地村庄经歷过修整,那些办事的傢伙肯定不会在这里出么蛾子,想看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他让隨行大监去传了旨意,免赋三年。
听到村庄还免赋三年,眾多村民连声高呼万岁,不断朝始皇帝的驾磕头。
仪仗队伍越过村庄,最终在山脚仪道的开始之处停下。
大监带著始皇帝的旨意,前来寻李砚知,“陛下命彭县子儘快开始准备泰山封禪。”
李砚知接了旨意,伸了伸懒腰,长出一口气,在马车上待了一个月,总算到泰山了。
很快,就有一大帮人在奉常的带领下,过来找他。
“接下来泰山封禪仪程,我等皆受彭县子命令行事。”奉常朝李砚知抱拳行礼。
他对李砚知的观感,从最开始因定法而產生的钦佩,到泰山封禪时的不满,但帝命已下,他万不敢违抗。
李砚知將整理好的卷宗分发下去,“诸位大人,接下来的泰山封禪,按照此仪程安排布置下去即可。”
“另外还需太史令推算天象,选定吉日。”
奉常点头,“此事我会吩咐太史令。”
眾人捧看泰山封禪卷宗告辞。
庞大的仪仗队伍驻扎在泰山山脚,很快便开始忙活起来。
龙甲军继续在泰山之上清扫每一处角落,以防出现任何影响封禪的意外。
而大量仪仗人员,在奉常以及太史令的指挥下,开始布置泰山封禪的一应安排。
大到礼器祭品,玉金册,小到沿途要洒落的黄土,升烟要用的柴-所有东西,都需要一遍遍確认,確保不会出现任何错漏。
谁要是在这种大事上犯错,掉脑袋都是轻的。
到了次日,
太史令选定了最近的一个吉时,那便是在三日之后。
始皇帝亲手在圣旨上確定泰山封禪大典的时间,整座泰山从此刻开始,便似乎笼罩上了一片朦朧气运。
这气运,始皇帝和徐祖可以清晰感受到,不是他们身上聚拢的气运,而是天地间自生的气运。
换而言之,仅仅因为確定泰山封禪的吉日,人间气运便增长了一分。
始皇帝在帝攀上看著气运变幻的泰山,坚毅英武的脸上显露出些许笑意,“现在我有点相信,这次泰山封禪可能会有好消息了。”
徐祖也笑了笑,“只要能对大夏对陛下有益,便不辜负这次规模盛大的东巡封禪。”
“事到如今,老朽应该也能问了,陛下到底想在这次泰山封禪上做什么”
始皇帝低下头,继续看向面前的奏摺,嘴角带著淡淡的笑意,“等到时候,徐祖就知道了。”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
泰山封禪当日,
晴空万里,初春的气息在天地间迴荡,万物竞发勃勃生机。
偌大广的泰山四周,经过这三天,人间气运聚拢的越来越多,半山腰上还有气运云雾流淌,將整座泰山变成了一片人间仙境。
旗幡在风中飘舞,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始皇帝一袭黑金帝袍,走下帝,而后在数万精兵的跪拜下,向一道迈出第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