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先革大爷的命(2 / 3)
红庙乡是最难啃的骨头,如果把红庙拿下了,其他乡就会迎刃而解。”
红庙地处兰封县中心,一些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人际关系很复杂。
要说牛人,村里那些泼皮无赖算不上什么,三拳两脚就可以让他们认怂。
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村里那些看似普通人家,邋遢老汉,就有儿子女婿侄子外甥在县城省城甚至北京城当官做生意,还有那些东拐西绕驴尾巴吊棒槌的亲戚。
就是南瓜地里扯秧子,丝丝缕缕都有牵连。
也有一些人白日里老实本分,天一黑就成了杀人放火的恶霸贼人,你得罪了他们,就会记恨你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犯在他的手下栽跟头,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报复你。
无论哪个朝代,都说乡村关系复杂难治理,就是这个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业局副局长陈鹏家就在范庄,侯宽老岳父那个村子。
陈鹏的父母都是孔家的租户,他早就认识刘汉山。
陈鹏悄悄说:“刘县长,我们干这活儿可能是吃力不讨好,打不住黄鼠狼还要弄一身骚。”
刘汉山看他话里有话,瞪了一眼,等他把话说完。
“我听说搞农业合作社是个扎手的活儿,谁都不愿意干,怕得罪人。
县里有领导就出馊主意,把这活儿推给我们。
弄成了他们树下好乘凉。
弄不成,他们拿这事儿说事儿。”
刘汉山知道这活儿不好干。
几百年了,农村都是各家单干,自给自足。
现在要把刚分到各家的土地牲畜要回来归堆,大呼隆干活,有利有弊。
从刘汉山的认知来看,这种活儿有人偷懒耍滑,带动其他人对比参照,弊大于利。
现在从农户手里要回土地牲畜,等于虎嘴里夺食,乞丐手里抢肉,都是要命的差事,弄不好,连祖坟都会被人挖掉。
可是,上级既然这样部署,自己只能执行了。
不管是死是活,不管是深坑是火坑,只能咬牙往里跳了,是死是活,是福是祸,只能交给老天爷了。
刘汉山尽管是第一次当官,他毕竟当了二十多年的管家,在管理上经验和方法是相同的。
在办合作社的问题上,他先从自己家开始,免得在别人面前说话腰杆不硬。
刘汉山回到家,先把自己几个兄弟、堂兄弟叫来,吩咐他们成立合作社,土地小块合成大块,牲畜牵到一起饲养,农具一块存放,一起使用。
我几个爷爷当然不敢说个不字,他们看着老大,让干啥就干啥。
我那个瘫子大老爷刘德厚倚老卖老,凭着老资格和刘汉山较劲儿。
刘德厚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瘦成了骨架,一层毛霉的白皮不情愿地裹住。
两只像鸡爪子的手指着刘汉山骂:“你兔崽子给我听着,我们家不参加你这个合作社。
你们搞共产,就是当老抬明抢。”
刘德厚生了六个闺女,直到瘫痪在床也没有生个儿子。
前几年抱养一个一身毛病的孩子叫刘根,当做宝贝。
家里养一匹白马,从云南倒卖过来的,身材比内地马小一圈,像未长大的马驹。
这个小马不能上去耕地,却成了刘根的玩具。
如今成立合作社,这匹小马也要牵走饲养,刘根不干,哭着拉住马缰绳不让牵,刘德厚开始飙。
刘汉山对这个做了半辈子坏事儿的大爷还是包容的,毕竟是自己的大伯,有血缘亲情。
他们家没有男劳力,多年耕地播种都是刘汉山找人帮忙。
就是饥荒年家里没吃的,刘汉山出手相帮,没有饿着刘德厚一家老小。
刘汉山说:“大爷,这个合作社谁不参加,你家也得参加,因为你家没有男劳力干活,要不然以后没有人帮你。”
刘汉山说这话并没有其他意思,刘德厚听了却脑子里冒火,一下点炸满肚子委屈。
刘汉山说他家没有男劳力,暗讽他的儿子是抱养的,这是骂他没有儿子,他想到了当年作恶时,村里人骂他的那句“断子绝孙刘德厚”
。
刘德厚又指着刘汉山骂:“刘汉山,你是咒我断子绝孙,我咒你死在大年初一,我看就是国民党一个。”
周围的人都被刘德厚这番激烈的叫骂惊住了,现场瞬间安静得吊根针都能听见。
刘汉山被这突如其来的恶咒气得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身体微微颤抖,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出于好心相劝,竟换来这样的咒骂。
刘根原本还拉着马缰绳,此时也被爷爷的叫嚷吓住,松开了手,呆呆地站在一旁,眼眶里蓄满了泪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刘德厚骂完后,胸脯剧烈地起伏着,大口喘着粗气,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像一头怒的野兽,随时准备再次起攻击。
周围的村民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摇头叹息,觉得刘德厚实在是不可理喻;有的则暗暗为刘汉山抱不平,觉得他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