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侯宽莫名成英雄(1 / 3)
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是由张德祥亲口告诉刘汉山的。
那一天,刘汉山正与邵大个、徐大风一同商讨在密县购买煤矿的相关事宜。
由于当地对煤炭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他们打算在密县购置土地,自行开采并销售,预计利润将会翻倍。
“汉山弟,日本鬼子即将滚回他们的老家了。”
张德祥一走进门,就如同走进了自己的家一般,自如地抽烟、喝水、吃水果,完全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
“他们真的投降了?”
刘汉山问道。
“是的。
明天,你跟我一起去县城,与那几个日本人进行谈判,让他们向八路军投降。”
张德祥微笑着说。
“听说国民党中南保安第一旅九团将前来接受日军的投降,我们拭目以待,看看结果如何,才能进一步确定。”
“保安旅九团怎么也是个上校的级别,上校和班长受降,这有点像是用宰牛的刀来杀猪。”
刘汉山不禁调侃道。
“据可靠消息,日本驻汴梁第十四师团长井关隆昌少将为逃避军法制裁,昨天夜里带部分心腹,从汴梁偷偷留到兰封县城。
上级要求我们活捉井关隆昌,把他送到战俘营接受改造。”
刘汉山内心有些小激动,他能够参加并见证中日受降仪式,这无疑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他暗自想着,至少在子孙面前可以好好吹嘘一番了。
那天晚上,他翻出了自己结婚时穿的那套西装和皮鞋,本想找人理却来不及了,于是他自己用剪子修正了鬓角和鼻毛。
他站在镜子前左看右瞧,自己还算精神抖擞。
黄秋菊看到刘汉山这副打扮,还以为他又有什么艳遇,要去见什么心上人,于是她在一边带着些调侃地说:“狗浪跑断腿,马浪吧唧嘴,人浪笑成鬼。
你看你,头弄得像狗舔的一样,衣服穿得像新女婿,不是骚浪就是打圈。”
刘汉山听了她的话,只是笑笑,并没有在意。
他知道,今晚的他,是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使命而打扮。
刘汉山对这个没有见识的老婆有点无奈,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她没文化,没见识,说道理给她,她真听不明白。
不说她吧,有些事儿真是黑白颠倒。
刘汉山说她脑子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面。
平时看着没啥事儿,只要一用脑,就是一脑袋糨糊。
她和樊玲珑相比,一个是凤凰,一个是母鸡,好像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女人。
我后奶奶不缺胳膊不缺腿,心眼不少脑子管用,算是个经常人。
可是,总觉得她有些让人不舒服。
直到今天我才算明白,她这一类人属于情商不高。
在那个夜晚,刘汉山和张德祥正坐在简陋的屋子里,围着一桌简单的酒菜,一边品尝着醇香的酒,一边就着花生米,谈论着明天的计划。
他们的话题在灯下跳跃,规划着未来的行动,却不知道,就在他们的窗外,历史的车轮正在剧烈地转动。
据后来编纂的《汴梁县志·抗战纪事》详细记载:1945年8月14日深夜,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驻扎在汴梁县城的日军第14师团最高指挥官井关隆昌少将,在得知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后,妄图趁着月黑风高的夜色掩护,乔装改扮成普通商贩,带着几名亲信卫兵仓皇逃离县城。
这一重要情报恰巧被我地下党组织安插在日军司令部的联络员侯宽同志所掌握。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抓捕战犯良机,侯宽同志当机立断,不顾个人安危,在未及通知其他同志的情况下,只身一人携带简易武器,沿着敌人逃跑的路线展开追击。
在城郊的芦苇荡中,侯宽同志与负隅顽抗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成功拖住了井关隆昌的逃亡步伐,为后续赶来的大部队争取了宝贵时间。
那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殊死搏斗,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侯宽同志在枪林弹雨中不幸身负重伤,鲜血浸透了他的军装。
然而,这位英勇的战士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躯,咬紧牙关继续战斗,用行动诠释了革命军人视死如归的钢铁意志。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沉着冷静地抓住战机,精准击毙了日军驻扎兰封的指挥官原田志乃班长,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紧接着,他又以雷霆之势重创了另一名日军士兵,打得敌人阵脚大乱。
在侯宽同志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震慑下,剩余的日军士兵魂飞魄散,丢盔弃甲地仓皇逃窜,最终以我军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这场看似简单的战斗,实则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无数普通百姓的命运轨迹,更在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作为普通士兵的刘汉山和张德祥,虽然对这场战斗的深远影响毫不知情,但他们的每一次冲锋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