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狂生孩子为复仇(2 / 3)

加入书签

愈言听计从,活像被捏住七寸的蛇一般。

村里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徐金凤生了九个孩子,底气足了——在农村,能生育的女人就是功臣,更何况她生下了七个儿子!

这相当于给马家种下了七根顶梁柱,其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也有人说,她本性就是个泼辣之人,以前是佯装温顺,如今儿女成群,没人敢招惹她了,真面目便露了出来。

但最了解内情的庞媛媛却道出了第三种可能:“她的身子,被最后那一胎给掏空了。

血气不足,肝火就旺。

你们瞧瞧她的脸色,煞白中透着青色,眼神却亮得吓人,这是虚火攻心啊!”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徐金凤确实生了改变。

她变得热衷于管闲事,尤其喜欢插手马高腿的“公务”

以往马高腿在村里收税派捐时,她向来不闻不问;如今却要逐一过目,不是嫌这个收少了,就是怪那个漏掉了,甚至亲自上门去讨要。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她对刘汉山家的态度。

那年遭遇饥荒,刘汉山家藏粮的事情被黄秋菊说漏了嘴,马高腿本打算借此机会巴结日本人,从中捞取一笔好处。

谁料徐金凤得知后,竟主动出谋划策,向丈夫建议如何分赃、如何栽赃,那计谋之歹毒,连马高腿听了都脊背凉。

“你这婆娘,心怎么如此歹毒呢?”

马高腿半是惊讶半是钦佩地问道。

徐金凤冷笑一声:“歹毒?刘汉山家藏着上万斤粮食,眼睁睁看着乡亲们饿死,他们才叫黑心!

咱们这是替天行道!”

她的话乍一听似乎有理,实则暗藏祸心。

后来,刘汉山家的粮食被洗劫一空,刘曹氏气得大病一场,黄秋菊差点被休回娘家。

村里人都说,这件事上马高腿固然可恶,但背后出主意的徐金凤更是毒如蛇蝎。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时候的秦桧夫妇。

秦桧害死岳飞,遗臭万年,而他的妻子王氏不但不加劝阻,反而助纣为虐,在“东窗”

之下共同谋划毒计。

后来,“东窗事”

成了阴谋败露的代名词。

徐金凤的所作所为,活脱脱就是一个乡下版的王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金凤的脾气愈嚣张。

她变得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要害她,有人要偷她家的东西。

她会在半夜突然惊醒,提着油灯在院子里四处转悠,检查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是否关严。

她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家里有几斤米、几两盐,甚至几根柴火,她都要记在小本子上,每天进行清点,稍有差池就要大吵大闹。

儿女们成了她泄情绪的对象。

从前她是一位慈母,如今却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最常挨打的是老五马赶牛,那孩子生性顽皮,又长得壮实,徐金凤总说他是“讨债鬼”

,三天两头就打得他满院子跑。

“娘!

别打了!

我错了!”

马赶牛的哭喊声常常打破村庄的宁静。

邻居们摇头叹息:“这徐金凤,怎么变成这样了?”

变化最大的是她与马高腿的关系。

从前她是贤内助,如今却成了“太上皇”

马高腿在外面耀武扬威,回到家却要小心翼翼地看妻子的脸色行事。

徐金凤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让他打狗,他不敢撵鸡。

村里人暗地里笑话他是“妻管严”

,但更多人觉得,这是报应——马高腿做了那么多缺德事,理应被这么个母夜叉治一治!

徐金凤的强势甚至延伸到了床上。

从前她在这方面总是被动顺从,如今却变得主动甚至粗暴。

有几次,邻居们听到半夜里马家传出奇怪的动静——徐金凤尖利的呵斥声和马高腿的讨饶声。

第二天,马高腿总是蔫头耷脑的,眼下挂着两个黑眼圈,活像被吸干了精气。

庞媛媛有一次意味深长地对人说:&0t;徐金凤那身子,生最后一胎时伤了根本。

血气不足,阴不敛阳,所以才会这么躁。

她这不是强势,是病啊!

&0t;

但没人把这话当真。

在大家眼里,徐金凤就是个泼妇,是个毒妇,是个比马高腿还可恶的祸害。

只有一次,人们看到了徐金凤的另一面。

那年冬天,马赶明得了重病,高烧不退,浑身起疹子。

徐金凤守在儿子床前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眼睛哭得肿成了桃子。

她请遍了四里八乡的郎中,甚至去庙里求神拜佛。

当马赶明终于退烧时,徐金凤瘫坐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那一刻,人们仿佛又看到了从前那个温柔善良的徐金凤。

可惜这温情一幕转瞬即逝。

马赶明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