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计连一击(2 / 3)

加入书签

菁饮食起居,孔春生和苏菁菁很满意。

刘汉山办事儿圆滑,滴水不漏。

他协调苏菁菁将一些金银饰大方送给韩梅枝,算是一个安慰,她就不计较东家整天腻在西院。

喜宴定在十月初八。

喜帖出去,刘汉山粗略估算,来客在300人左右,没想到来了500多人。

这些人都想看看一辈子抠抠嗦嗦的财主孔春生,娶个什么样的天仙。

刘汉山早有准备,按照乡村办红白喜事的习俗,大锅大灶大笼屉,鸡鸭鱼肉提前三天备齐。

厨子是村里的,刘汉山又从汴梁第一楼饭店请来几个大厨领班,宴席一直吃到日落西山。

解飞龙、吴天达这些有头有脸的户家基本都到了。

刘汉山特意让张德祥陪主桌,庞媛媛也跟在后面,夫唱妇随的样子。

刘汉山给大家隆重介绍了张德祥的八路身份,县委书ji的身份没有说,说了这些土财主也弄不明白。

这些户家听说两个八路的大官,愣了足有两分钟,解飞龙带头鼓掌,连说“荣幸”

,才算扭转尴尬局面。

张德祥口才一流,讲了这主义,那思想,国际国内形势,国共合作前景,抗日战争局势,庞媛媛在身后不断劝酒,嗲声嗲气,柔中带刚,这些老财们很快就被他俩弄得不知山南海北,天高地阔。

和张德祥不断套近乎,三轮酒下来,好像多年地把兄弟一般的感情。

刘汉山看时机到了,提出兰封县成立抗日救国募捐委员会,负责给前线部队支援粮食、布匹和药品,并用刚从张德祥那儿学的新名词定义:“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刘汉山告诉大家,这个月所有要捐的物资,孔家先捐了。

其他的按顺序排队也行,每家按照一定数量一起交也行。

谢飞龙带头捐款捐物,其他户家心里都明白,今天这顿酒不能白吃,不出血流汗的走不出孔家大院。

看到谢飞龙带头,自己根据实力报了捐款捐物的数据。

最后选举解飞龙任会长,刘汉山任秘书长。

吴天达这才明白是鸿门宴,酒喝着不香,肉吃着没味。

明白人立马表态,愿意捐钱捐粮,为国出力。

有些人天生老鳖一,他白吃白喝占便宜可以,让他出钱捐粮,和割肉放血一样难受,任凭刘汉山磨破嘴,低头喝酒吃菜,他半个字不说。

谷阳的户家曾庆祥蛆一样的身材,从坐下上菜到现在,嘴没有闲过,酒喝了一斤多,红烧肘子让他吃了一多半。

张德祥几次拿眼瞟,他缩缩头,依然手不停,好像八天没有吃饭一样。

张德祥看他不顺眼,要拿他开刀。

他把盒子炮从腰带上抽出来,拍在桌子上,喝道:“曾老先生,下个月你来捐军需物资,有意见没?”

曾庆祥嘴里嚼着鸡头,急忙囫囵吞下。

“我回去看看,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再给你准信。”

张德祥将枪端起来,对着曾庆祥摇晃一下,说你个老滑头,几次从你家门口过,没有叨扰过你,这次算个总账,把前面几次加起来,你捐两个月的就行。

没粮食布匹,那就折成大洋。

给你一天准备时间,我后天派人去,你把物资给我备好。

曾庆祥那个懊恼,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本来是喝杯酒吃点肉占点便宜,没想到赔大了。

曾庆祥回答得勉为其难,回去捐粮食布匹磨磨唧唧。

他经过几个整夜反复合计,认定八路拿他没办法。

曾家养着十几个家丁,快枪七八条。

曾庆祥还有个侄子在县保安团当连长,手下七八十号人。

八路两个人,一男一女两条枪,好手架不住人多,猛虎斗不过群狼。

只要你敢动粗的,我也不是吃干饭的瓤子。

曾庆祥这是作死的节奏,他把自己做成了八路的靶子,反面典型。

在一个清凉的月夜,张德祥带领骑兵大队围住了曾家大院。

只一个冲锋,就把那些家丁打散。

雇了三辆马车,将曾家所有的粮食布匹装车拉走。

牛羊骡马一并从军。

曾庆祥被剥光衣服五花大绑,张德祥三桶井拔凉水浇下,带着大家挖开了藏金银宝贝的金库,几万块大洋。

金银饰装进布袋,成了八路的战利品。

曾家几辈子人积攒的家业被洗掠一空。

刘汉山感到有点对不住曾家,后来几次暗中相帮,算是好受一些。

自从孔家宴请之后,庞媛媛、苏菁菁和冯春娇成了闺蜜。

几个女人两天不见,好像瘾君子断顿,浑身奇痒难受。

马上备马上轿去赴约,像鸟儿开会,叽叽喳喳,登时毛病全消。

冯春娇一直住在孔家大院。

她和韩梅枝无话可说,那几个丫鬟老妈子她看不上,成了孤家寡人。

苏菁菁来了,算是找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