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匠心呈祥(1 / 2)
晨光透过渔村老屋的窗棂,洒在铺满设计图纸的旧书桌上。苏晚秋指尖夹着一支铅笔,久久凝视着纸上勾勒的线条,脑海中翻涌着对这个时代新娘装束的记忆与未来美学的理解。她既要遵循礼数,让晓芸在最重要的日子光彩照人、符合长辈期待,又要赋予这份祝福独属于鸿霓、独属于他们姐弟的匠心与新意。
李桂芝端着一碗糖水走进来,轻轻放在桌角,目光落在女儿笔下的画稿上:“在给晓芸画样子?”
“嗯,”苏晚秋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创作的光彩,“妈,您来得正好。我想给晓芸做两套。一套是行大礼时穿的正经婚服,一套是之后敬酒、日常也能穿的。”
她将第一张画稿推到母亲面前。纸上是一件汲取了传统中式婚服精髓的嫁衣,保留了最正的大红色彩,但廓形更为简约流畅,避免了过分的臃肿堆砌。领口处,苏晚秋做了改良设计,采用了立领与斜襟的结合,线条优雅地延伸至肩部,恰到好处地露出锁骨,显得脖颈修长。袖型是微微收紧的七分袖,袖口处设计了一圈精致的滚边,方便行动的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利落与秀气。
而整件嫁衣最画龙点睛之处,在于刺绣纹样。她没有选择常见的龙凤呈祥,而是决定只绣一只展翅盘旋的金凤。凤凰的尾羽从肩部开始,沿着衣身曲线蜿蜒而下,最后在裙摆处盛大绽放,寓意“凤鸣朝阳,于飞之乐”。金凤的形态借鉴了“涅槃”礼服的灵动,但线条更为柔和喜庆,少了几分高不可攀的华贵,多了几分属于新娘的娇美与幸福期盼。
“这领子和袖子改得好,不像老式的那样箍得人难受,又大气又秀气。”李桂芝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赞赏,“只绣凤凰也好,专一又吉祥,这金线盘绣的针法,周师傅她们来做最拿手,肯定出彩。”
得到母亲的认可,苏晚秋信心更足。她又抽出第二张画稿:“妈,您再看这套敬酒服。”
这是一件改良旗袍,依旧选用正红色系,但面料采用特种棉绒混纺,质地更柔软亲肤,光泽含蓄温和,更适合日常场合。款式上完全突破了传统旗袍的框架,令人眼前一亮。
它采用了小A字的裙摆设计,比传统旗袍更显活泼年轻,行动也更为方便自如。腰线略微提高,优化了身材比例。最特别的是上半身的设计,不对称的斜肩领口,袖口用同色系面料盘成一朵小巧的木棉花形状,从领口到胸前,则用细细的金线绣出了与嫁衣上一脉相承的、简化了的凤凰尾羽纹样,若隐若现,精致而不夸张。
“这……这裙子可真新鲜!”李桂芝看得目不转睛,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这样子我都没见过!既喜庆又时髦,晚秋,你总能想出这些又好又别致的样子来!”
苏晚秋笑着挽住母亲的手臂:“光有样子不行,还得您这位老师傅出手才行。这嫁衣上的凤凰,离了您的把关,我可不敢让周师傅她们动手。还有这敬酒服,盘扣和木棉袖子的做法,也得您来。”
李桂芝被女儿一捧,脸上笑开了花,“没问题!妈给你打下手!咱们娘俩一起,保准让晓芸成为最漂亮的新娘子!”
主意既定,两人立刻行动起来。苏晚秋负责最后细化设计图和纸样,李桂芝则亲自去库房挑选最好的金线、彩线和衬里布料。她翻箱倒柜,找出一匹早年存下的、质感极佳的软烟罗,打算用来做嫁衣的内衬,既透气又显矜贵。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秋一下班就扎进渔村的老屋。房间里,布料摊了一地,苏晚秋拿着画粉在面料上仔细排料,力求不浪费一寸李叔叔送来的好料子。李桂芝则戴着老花镜,在一旁用最传统的方式打着版,时不时和女儿商量一下尺寸放量。
“晓芸这孩子肩膀窄,这里得收一点,才撑得起这凤凰的气势。”
“腰这里,放量稍微大一点点,年轻人爱美,但也不能太紧,活动不开。”
“这敬酒服的盘扣,我看就用如意结,简单又吉祥,配这现代样子不突兀。”
纸样确定后,最重要的刺绣工程开始了。细小的绣花针在指尖翻飞,金线、银线、彩丝渐渐在红缎上铺陈出瑰丽的图案。苏晚秋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