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金线织梦(2 / 2)

加入书签

p;   欢乐的气氛中,苏晚秋突然注意到陈明辉手里还拿着一个牛皮纸袋:“这是什么?“

    “差点忘了。“陈明辉回过神来,从纸袋中取出一叠图纸,“研发中心的设计图,你看看还有什么要调整的。“

    图纸上的建筑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主体是简洁的现代结构,但入口处设计了岭南特色的蚝壳装饰;采光井的造型灵感来自苏州园林的漏窗,阳光透过时会在地面投下传统纹样的光影。

    “这里,“陈明辉指向一个环形区域,“我设计了可移动的展墙,方便你们举办工艺展览。二楼还有个小剧场,可以做刺绣演示。“

    苏晚秋仔细查看着每一处细节,心头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男人将她的梦想如此细致地具象化,甚至连展示传统工艺的细节都考虑周全。

    “太完美了。“她轻声道,“就是...“

    “预算超标了?“陈明辉推了推眼镜,“深建愿意承担部分费用,作为传统工艺保护项目。“

    苏晚秋摇摇头:“我在想,能不能在庭院里种些马蓝草?既是染料原料,又能美化环境。“

    “好主意。“陈明辉立刻在图纸上做了标记,“再挖个小水池,收集雨水灌溉,环保又实用。“

    两人头碰头地讨论着设计细节,浑然不觉女工们已经悄悄退出了房间,只留下满室阳光与婚纱的柔光。

    ---

    婚礼前一周,鸿霓厂区张灯结彩。女工们自发组织起来,将车间布置成临时礼堂——缝纫机被移开,取而代之的是铺着红绸的长桌;绣架变成了花架,上面摆满深圳本地的茉莉和木棉。

    “晚秋姐,你看这个!“沈墨兰捧着一个精致的绣绷跑来,“我和周师傅赶工做的。“

    绷架上是一幅双面绣的婚纱照——一面是穿着龙凤褂的中式造型,另一面是西式婚纱,两面共用同一批丝线,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正是周玉芳最拿手的“双面异色绣“。

    “太神奇了!“苏晚秋小心翼翼地捧着绣绷,“这得花多少工夫啊?“

    “没多久。“周玉芳笑着走过来,“墨兰这孩子悟性高,学得快。“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苏厂长,大伙儿商量着,想给你凑份嫁妆。“

    苏晚秋一愣:“这怎么行,你们...“

    “别推辞。“王淑珍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个红布包,“按老家规矩,娘家人得给姑娘备嫁妆。咱们虽不是血亲,可鸿霓就是你的娘家。“

    红布包里是一套纯手工制作的寝具——枕套上绣着并蒂莲,被面上是百子图,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出是手工缝制。最让苏晚秋动容的是,每件物品的角落都绣着不同女工的名字,是大家合力完成的。

    “谢谢...谢谢大家。“她声音哽咽,将寝具紧紧抱在胸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