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巧思设计(1 / 2)
寒潮持续了整整两周,车间里的缝纫机日夜不停地运转,女工们轮班赶制,蜂窝棉的碎屑在阳光下像雪花般飞舞。
“晚秋姐,北京百货大楼又加订五百套!“小林举着电报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鼻尖还沾着一点棉絮,“要求五天内发货!“
苏晚秋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面前的订单本已经写满了数字。保暖工装的意外走红让鸿霓的冬季销售额直接翻了三倍,但产能却成了最大的瓶颈。
郑雅婷推门而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带着忧虑,“工装面料库存只够维持三天了,供应商说最快也要下周才能补货。要不我们先暂停北方订单?集中供应本地市场?“
“不行。“苏晚秋摇头,“北京百货的订单关系到我们打开北方市场的信誉。“苏晚秋望着那些飘舞的纤维,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修补渔网的情景——渔网破了,就用旧帆布打补丁,照样能用好几年。
“雅婷,咱们的思路可能错了。“她快步走向样品架,“为什么一定要用尼龙布做外层?“
郑雅婷一愣:“因为要防水啊。“
“可深圳的冬天最需要防的是湿冷,不是大雨。“苏晚秋抽出几块样布,“如果外层用普通涤纶,内层加防水膜呢?“
“但涤纶不防风...“
深圳东门布料市场人头攒动,各色布匹在阳光下泛着不同的光泽。苏晚秋和郑雅婷穿梭在狭窄的过道间,手指不时拂过悬挂的样品,寻找着可能的替代面料。
“晚秋,你看这个怎么样?“郑雅婷扯过一匹藏青色的涤棉混纺布,“比纯涤纶厚实些,价格还便宜两成。“
苏晚秋接过布料,在掌心揉搓几下,又对着阳光细看经纬密度:“不够密实,风一吹就透。“她摇摇头,“我们需要的是能挡住湿气又不闷汗的料子。“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见她们挑剔,从柜台底下神秘兮兮地摸出一卷布:“两位老板,看看这个?香港来的新货,防风又透气,专门做运动服的。“
布料入手微凉,表面有细密的凹凸纹理。苏晚秋将布料贴在脸上感受了一下,呼吸居然不受阻碍:“这是什么材质?“
“聚酯纤维加特殊涂层,“摊主得意地压低声音,“模仿国外那种高科技面料,但价格比那些高级货低。“
郑雅婷推了推眼镜:“防水性能如何?“
摊主立刻拿起旁边的喷壶,对着布料滋水。水珠在表面滚落,丝毫没有渗入的迹象。
“这布料多少钱一米?“苏晚秋问道。
摊主比了个手势:“六块五,量大有优惠。“
郑雅婷迅速心算了一下:“比我们现在的面料贵了近一倍。“
“但省去了防水膜的工序和成本。“苏晚秋沉思片刻,“算下来总成本应该差不多。“
她让摊主剪了一小块样品带回厂里测试。回到车间,苏晚秋立刻组织女工们进行对比实验——新面料与原来的尼龙布分别做成样衣,测试防水性、透气性和保暖效果。
“晚秋姐,你看!“小林兴奋地举起两件样衣,“新面料虽然薄,但防风效果更好!“
李桂芝仔细检查缝线处,“这种料子好车,针脚不容易歪。“
“就是颜色太单调了。“郑雅婷翻看着样品,“只有藏青、军绿和黑色三种。“
苏晚秋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做双面穿的款式!一面素色,一面印花。“她转向赵兰雪,“去仓库看看还有哪些印花布库存。“
女工们很快找来了几匹格纹布,都是之前做夏装剩下的边角料。苏晚秋亲自操刀,设计了一款可双面穿着的工装外套——一面是稳重的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