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继续截胡(1 / 3)

加入书签

    严振声确实打算开办工厂,走实业路线。

    要说挣钱,低端制造业给金融业提鞋都不配,但实业可以养人啊。

    办几个工厂,把手下人和安保队员的家属都塞进去,也是邀买人心的一个手段。

    再招上几千几万个员工的话,可以选个区议员玩玩,面对白皮们说话都能更大声。

    下午严振声开始在筲箕湾做考察,准备把工厂建在这里。

    后世提起香江的工业生产地,可能想起的都是观塘、葵涌、荃湾、沙田等等地方。

    但现在还没轮到开发新界和九龙半岛那些地方,港岛都还大片荒地呢。

    海底隧道也还没建,两边往来只能靠渡轮,工厂不建在港岛上就会非常不方便管理。

    千里当官只为财,白皮们在这远离伦敦9800公里的地方,捞得比谁都狠。

    什么对女王的忠诚,什么法律的监督,去球的,要不要跟我的点三八说?

    用英镑开路的情况下,严振声很容易就在筲箕湾圈了一块上百亩大的地,产权99年。

    钱的问题不用担心,他前后抢过两次共3处银行,又杀了那么多汉奸,外汇还是很有一些的,还没到需要卖金卖银的地步。

    既然有了这么大的地皮,那暂时就不用建工业大厦了,先盖速度更快的轻钢结构厂房将就着,盖大楼的事过几年再说,现在可以先多圈几块地。

    这个时候的香江人还想不到,在接下来短短两年半时间里,香江的人口会从60万暴涨到220万,到时候生活物资、房价和地皮价格都会跟着暴涨。

    建工业大厦,搞“工业上楼”也是地不够用时候的措施。

    钱留在手上会贬值,但换成资产却会增值。

    要办工厂就不能只用手下人了,他们都不懂生产制造的事,不能上手就主事,先跟着学一学再说。

    严振声再买了两块地后又在报纸上打广告,招聘了3个经理,一个负责塑料厂,一个负责制衣厂,一个负责箱包厂。

    这都是前世验证过的路,又能赚钱又能招很多员工,不管是别人验证的还是他自己验证的,总之好走就行。

    就喜欢干截胡的事,此时的黄瓜李应该还在卖铁皮桶吧。

    不过也截不了多少,这些市场都很大,容得下多家企业共同竞争,别人还是能起家实现财务自由的,至于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级富豪,那就看他的命了。

    招到自己手下来压着那也别想,都是不甘人下的主。

    这次的箱包厂也拥有比第一世更大的优势,因为行李箱的沟槽式外观还没有申请专利,带轮子的就更别说了。

    严振声把图纸画出来,并手搓了几个样品,委托合作的律所在全欧洲和北美都申请专利,先把路占上。

    他还请了一个落魄律师做星海公司的法务,专门跟进注册专利的事情。

    “严,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这么注重专利的华人,不得不说,你的眼光很长远。”合作律所的主人老约翰一脸惊奇。

    “哈哈,约翰先生,这是历史的趋势,不是吗?”

    “是的,当然,这几年的战争催生了无数的新技术,接下来一定是个全新的时代,会有一大批掌握技术的发明家和工厂主富起来。”

    “是的,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你放心,严,我的合作伙伴遍及全球,这件事一定尽快给你办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