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捣酱(2 / 2)
了,再形成SOP(标准作业程序),就不至于受制于人。
想让生意扩大规模,这一步就是必须的,手工作坊的限制还是太大了。
当然了,现在不适合扩大规模,保持住这个小店就可以了,等过几十年开放了,再让儿孙们去做大做强。
沁芳居的5次打耙并不是全部集中在白天,大清早和睡前都各有一次。白天气温高,要多打;晚上气温低,有早晚的两次就足够了。
严振声要是不想住在店里,就只能早出晚归。
家里有香喷喷的媳妇儿,他当然不想在店里被熏成酱菜,为此他拿媳妇儿的私房钱买了个自行车。
夫妻一体嘛,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他自己的私房钱早就“应该”花完了,只能跟林翠卿伸手了。
其实空间里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都有存货,但这些大件要拿出来使用就得过明路,必须要有个买卖的过程。
每天坐黄包车的话还是挺贵的,现在四九城的黄包车起步价是0.15元,超过1公里每公里加价0.1元,夜间加价50%,雨雪天翻倍。
对于每天要坐好几次车的人而言,包月会便宜一点,车夫自己带车的话,每月10块大洋就够。
要是主家提供车,那每月8块左右就能雇一个车夫了。
严大拿每天坐车一般就两次,他雇一个包月车夫主要是体现身份,就像后世那些买豪车的老板一样。
拉包月相对于拉散客只是胜在收入稳定,活儿不见得更轻松,因为拉包月是要服务于雇主全家的,遇到事多的雇主连轴转地一天跑十几公里也是可能的。
严振声没要家里的车夫老刘早送晚接,而是自己买了辆自行车,也是考虑出行方便。
以后还要探索四九城的,总不能什么时候都带个车夫。
这是一个平行世界,不能当成以前经历过的四九城,大体差不多,但细微之处总是不同的。
严振声是1910年生人,等改开都快70了,所以这辈子没打算再建立什么商业帝国了,稍微给子孙留点家业就行。
他接下来几十年都准备扎根在这四九城,当然要熟悉自己的活动区域。
一大清早,天边刚有微光,严振声就起来轻手轻脚地洗漱,然后推着自行车出门去沁芳居。
这时候林翠卿都还在沉睡中,因为晚上太累了,所以一点都没被惊动。
只有兼任门房的车夫老刘还有厨子老王会跟他打个招呼。
晚上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只有东厢房还亮着烛光,林翠卿在坚持等他回来才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