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饭店扩大,买车(1 / 2)

加入书签

    除夕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直播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一众老艺术家都还正当年。少女专业户模样周正,很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但也说不上惊艳。

    可惜何雨柱没什么文艺细胞,不好混娱乐圈,虽然这些年看的杂书挺多,能看懂乐谱,要是做个文抄公也能写几首经典的歌。

    但这种做法跟圈内专业人士一交流就会露怯,别人会想“哇,你这么拉的水平,怎么搞出这些经典作品的?钞能力找的抢手吧?”

    再加上他不想出现在聚光灯下,不喜欢跟人虚与委蛇,大陆的娱乐圈还是不接触了。

    年中又到香江,恒生指数已经恢复到接近1000点了,何雨柱买的基金也价值8000万港纸了,但市场还有得涨,先放着不用管。

    价格双轨制从几年前就开始了,不过也像票证一样,是对不同产品逐步进行的,今年轮到钢铁、水泥等等了。

    从改开开始,全国各地都在搞基建和建房子,钢筋水泥这些在新世纪之前完全不愁销路。

    能在一开席就上桌吃肉的,都是背景关系深厚的,拿到批条转手就是钱,都不用自己接触货物,简直跟期市里的期货一样,还没有跌价的风险。

    在官倒开始兴盛的时候,第一次下海潮也开始了,国家鼓励职工投身个体经济。

    “媳妇儿,现在下海的人那么多,你要不要也办个停薪留职,专心管咱家的饭店算了,省的你上班辛苦。”

    “咱家的饭店你和爸管着不就够了吗?我去了什么也做不了啊。”

    “我准备再扩大规模,多招点人,现在每天饭点都排长队,时间长了影响咱们的口碑。你管着店里,我就负责进货。”

    “扩大规模的话,咱们能有那么多东西卖吗?”

    “没问题的,现在市面上东西越来越多了,鹏城那边私下里都已经不用粮票了,有些倒爷就从那边倒全国粮票到其它地方赚差价。”

    “既然这样,那行吧,我明天就去打申请。”田蓉最终决定跟自家男人一起办夫妻店,给孩子们打拼一份家业。

    经过3年高强度的锻炼,马华和罗勇的徒弟已经可以上灶了,普通的菜品都可以交给他们,马华俩人负责大菜就行。

    何雨柱把马华升为总厨,工资加到1000,罗勇工资加到900,两个徒孙的工资加到300。让马华两人再各带一个学徒,同时后厨再招2个厨师、10个帮工。

    这个工资也不算高,前几年肯德基进入国内,他们的店长就已经拿2000的月薪了。

    前面的服务员也再招7个模样周正的年轻女性,把李丽升为10人的领班,工资也加到300。

    前楼的第一层大半都被利用起来,大厅的桌子加到30张,包厢增加到5个。

    菜单也基本固定下来,除了时蔬按季节变化,其它的猪牛羊、鸡鸭鱼每天供应。

    中院挖了2个鱼池,一个养普通的鲤鱼、草鱼等,一个养几十只鳖,时刻给饭店供应活鱼。

    都是普通大小的,那些二十斤以上的鳖和100斤以上的大鱼没拿出来,海鱼和对虾也都没拿出来,现在的交通运力不支持他供应这么高调的食材。

    饭店规模扩大后,收入立刻上涨,不算何雨柱拿走的食材“成本”,每月账面盈余接近7000,一年8个万元户。

    “姐,你现在停薪留职了,你的工作岗位以后有什么打算吗?”这天田明智小两口来店里找田蓉,现在何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店里,睡觉才回四合院。

    “还没安排呢,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这不你侄子国永也高中毕业了几个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