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典籍宫·道书(3 / 5)
其道。
而风允如此的言论,殿中的诸位虽还不清楚术法道界为何状态,但也都明白其中好处。
皆叹服风允之德行,对传道后人,不惜余力,无所私心。
风允摇首不答,他不是没有私心,而是他的私心就是利人道,只不过是私心如此,却有益了大多数人,所以看似圣人之行罢了。
“风圣……”桐国君此时也言。
“我桐国也欲与风都交好,不过桐国无安地这般的人道玄门之所在,所以只能经历来风都求学。”
安地,楚国之交界也,楚国自称蛮夷,他们这些周礼之国,还是顾忌的,不见此时众人都恍惚忽略屈原,对于言谈不做搭话,也不目视。
风允颔首:“允会给诸国一些名额,但是外学宫也有考核,每期一次,其不能学者,遣返而回,诸国莫觉是风都刁难。”
此言出,诸国又喜,却又忐忑,却是担心国内一些权贵子弟,为其攀比,拿去名额却是纨绔之心,丢人现眼。
但没有人拒绝,只能经历寻来聪颖之辈,代表本国来风都。
风允如此决定,也是无奈。
毕竟此时能学字者少数,能支持其学者更少,多是士族子弟,各处各国名额,各国之间有傲气者,在乎颜面,必会资助一些聪颖但家贫之人来学,以彰本国之智慧,在诸国之间不落下首。
有时,给出一些好处,这些权贵才会放出一些利益换取。
以物换物,得与失,好与坏,价值可对等,这本就是难以断明白的事情,只需定下一个范畴即可。
之后,不少人也都纷纷向风允示好,表达了入学之心。
而那些游士,却是希望能一观风允之玄门人道,感悟圣人之力,为自己而进修。
而那些诸国来探查之人,也都目光一动,心中期许。
这可是数百年才再次出现的圣人啊。
若是能一观其道,当为大幸。
风允起身。
“诸位且随允来,玄道为人道之器,自然不会脱离人道之理念,而独守高楼。”
闻风允言,诸位先天异人,皆起身相随。
一路而行,来至典籍宫。
“允之学,皆留在典籍宫内。”
入典籍宫,此刻还有不少风氏之人,在分门别类,将收集来的各国之书整合,列方。
还有不少在抄阅,备份……
“风圣安。”
“且忙,允携诸位来客,入首阁观书。”
“诺……”
首阁,就在风允之偏殿旁,这里是典籍宫最大的殿,其中存放的,多是风允所学、所知之道,是他亲自以道韵玄气复刻。
当然,为增长其力,以开书中世界,风允将异宝都放于其上,以培养书之灵性。
“嗡!”
门方开,就见一老人。
“颉伯。”
仓颉……
颉伯中年人,却有老迈之态,其坐于席上观书,正是风允的《音字表》,对风允与众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