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新皇登基!架构重组(5 / 6)
sp; 国师冯国宣为左都御史,位列三公,东阁大学士。
接下来是都察院,六部的各级官员等等,包括内阁的成员。
皇太孙继位后,很多年轻的官员得到重用。
当然,
拟定的绝大多数官职,都是经过曾宣怀处理的。
至于内廷方面,陈杰虽然拥有‘令箭’,但依旧让黄公公处理。
不得不说,
整个大乾内部的管理层架构,经过了一次大换血。
禁卫军由西门堂全权负责。
同时,京城禁卫军成为了西门堂麾下的一个分支。
总体来说,整个大乾王朝的内部,随着陈杰成为内阁首辅后,各大势力之间,重新达成了一个平衡。
皇帝李铮麾下的世家旧势力,投靠归顺后,陈杰并没有收割他们。
所以,
旧势力与新安排的各级官员,都对整个大乾朝堂的权力分配很满意。
虽然西门堂依旧一家独大,但却是武职,西门堂内部的人员,不参于朝堂之上的职务。
甚至包括曾宣怀,都不允许在大乾朝堂上任职,避免权力太集中。
西门堂的大军,成为了大乾王朝的定海神针。
徐士昌算是熬出头了,终于成为了内阁成员,并成为了内阁次辅。
大乾王朝的兵部,以西门堂为首,组建新军。
所有的官职都封完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军事上的安排。
由于大乾王朝的局势不稳定,北方的关麒麟大军与北俄人合作后,虎视眈眈。
同时,
东洋军队虽然退出了山海关,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攻打大乾王朝的京城。
宁王李牧的叛军,虽然被打得狼狈逃窜,但是依旧有四十万大军。
同时,
两广,川西,吐蕃,西域,南越等地的叛军,依旧对大乾王朝存在威胁。
因此,
大乾兵部成立新军,不仅是对西门堂的军队进行重组。
同时也是对京城布防和扩军做准备。
大乾王朝的面积太大,想要全面防守的话,西门堂必须要保证主力部队超过八十万人。
同时,
大乾兵部的新军,也必须要保证五十万大军。
京城内部和山东西门堂总部,以及重要的区域,西门堂还需要精锐部队驻扎。
所以,
想要稳住大乾的局势,并击溃东洋人,北俄人,西洋联军,各地藩王叛军等等,陈杰麾下掌控的军队,需要扩军到一百五十万人。
至于西门堂军队的规划,陈杰有着详细的计划。
大乾的皇帝也重新有了,皇权暂时算是稳住了。
朝堂的大臣,该封官的封官,该奖赏的奖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