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扎染(1 / 2)
第106章 扎染
“扎染什么意思”
直播间中,大部分观眾都没听过这个名词。
但也有懂行的观眾发出了评论,帮忙解释。
“扎染就是一种染色的手法,就像主播这样,把布料扎起来,然后用染料染色,这是我们滇省大理的白族传统文化,欢迎大家来大理体验哦!”
看到这条评论,直播间观眾这才明白过来。
“哦,原来说的是染色啊!我还以为什么呢!”
“我去大理旅游的时候见到过,那边有人在卖,景区里还有体验项目,可以自己做呢!”
“扎染做出来的纹特別好看,而且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柜子里还有一条扎染的裙子呢!就是从大理带回来的。”
然而,在这些评论中,却出现了一条质疑的评论。
“扎染也不是大理独有的吧我们川省自贡也有扎染啊我们的扎染灯也很有名啊”
这条评论的质疑,却把观眾都搞糊涂了。
“啊自贡也有扎染吗”
“怎么抢起来了到底是哪里的啊”
看到直播间里起了爭执,李启文扫了眼评论,就开口劝道:“大家別吵,扎染工艺本来就没有確定的考据是起源於哪里。
不过肯定不是大理,也不是自贡。”
他的这番话,搞得直播间观眾更迷糊了。
“那到底是哪里啊”
“怎么就不是大理了这是白族的传统技艺好吧”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见状,李启文耐著性子,给他们解释:“目前国內的扎染工艺產业,肯定是大理那边最发达。
周城的扎染销往全国,巍山县的扎染品,也出口创了不少外匯,
不过最早的扎染品或者扎染工艺,並不是在滇省发现的。
根据《二仪实录》的记载,这项技艺,秦汉始有之,不过很可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这项技艺了。
湘省的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金银色火焰纹印纱,染色工艺就很像扎染。
甘省也出土过汉代的染色绢,图案也很像扎染染制的但最早的扎染实物,是东普时期,在西域吐鲁番出土的印绢,那是实打实的扎染工艺,上面的图案都是呈几何形排布的,那是最典型的扎染工艺特点。”
听到这里,就有观眾提出了疑问。
“那应该证明,扎染是西域吐鲁番地区的工艺呀”
“技艺起源不是靠文物就能断定的,只出土了印绢,没有出土染坊遗址,
相关的工具,当地也没有相关文化流传,怎么可能断定技艺起源自吐鲁番呢”
李启文口中说著,手中也在忙著滴染料:“吐鲁番的印绢,只能作为丝绸之路的佐证,它应该来自於长安,但是哪里生產的,还是不能確定。
滇省扎染最早的记载,是唐朝贞元年间,当时的南詔国派了舞蹈队到长安献艺。
舞蹈队穿的裙儒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用的就是扎染工艺。”
南詔国三个字,顿时让不少观眾兴奋了起来。
“南詔国我知道,南詔国的公主叫灵儿,是女媧族后裔。”
“南詔国有个拜月教,教主首次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结果被打了一顿,可惨了。”
看到评论,李启文也跟著打趣:“那集我也看了,要不是我也姓李,我都要帮拜月教主揍李逍遥了。”
“哈哈哈!”
观眾们发著大笑的表情,评论区也和谐了许多。
但那位滇省观眾,还是有些纠结,仍然在发著评论追问。
“那如果扎染不是滇省的,为什么別的地方都没有,只有大理有呢”
看到评论,李启文笑著提醒:“別的地方也有啊刚刚那个观眾不是说了吗自贡也有啊!
而且不光自贡有,日本也有的,是唐朝时期传过去的,在日本叫蓝染。
日本连蓝草一起带回去了,在本国种植,当时的和服,基本上都是用扎染工艺染的。
只不过到了宋朝时期,扎染技法越来越精细繁琐,成本太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所以北宋时期,朝廷严令禁止民间使用扎染製品,导致中原地区的民间扎染几乎消失殆尽了。
但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还是保留下来一部分,就比如大理和自贡的扎染,
就是从那个时候保留流传下来的。”
听完李启文这番解释后,那位观眾终於像是被说服了,没再继续发评论。
李启文手中的法衣也被顏料浸透了,变成了一团暗红色的布料。
他一边拆著线绳,一边宽慰:“其实也没必要纠结这技艺到底是哪里起源的,反正都是中华民族的,都一样。
你们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