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度量尺寸(2 / 2)

加入书签

,反而像是回到了课堂上的学生。

“第一个明间的面阔应该是77斗口,进深应该是5/8通面阔,那么算下来,现在的举架就明显低了应该加高6寸,也就是19.2厘米。”

“现在定的举折高度也不对,应该是先定脊桁下的第一橡架,按总举高尺寸的十分之一计算,

以下每架均自上递减半为准,每尺折一寸.”

看著李启文列出的数字,严格的计算方式,梁工越看越心惊。

他对传统建筑也是有所了解的,不然也不会接这样的项目了。

但从大学的专业课开始,他所接触学习的,都是现代模式的度量尺寸。

虽然他也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度量尺寸自成一派,可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那一套老標准已经被淘汰了。

他从没想到,居然有人能把那一套老標准研究得如此精深,並且还能如此轻鬆的和现代標准进行转换。

这份深厚的古代建筑学能力,居然出现在了一个如此年轻的小伙子身上,让他格外的心生敬畏。

用了一个多小时,李启文彻底把设计图的数据参数修改了一遍,才递还给梁工。

起身伸了个懒腰,他吩咐:“让施工队根据这份新数据调整,重新架梁,调整墙高,按新数据標准施工就可以了。”

“真的吗太好了!”

马永涛惊喜的握住了李启文的手,由衷道谢:“太感谢你了!李老师,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了!”

“好说,直接折现吧!”

李启文开玩笑:“感谢的力度有多大,看红包厚度就行了。”

“必须安排!”

马永涛一口答应了下来:“这本来就是应该的嘛!”

梁工在一旁看著设计图,沉默良久。

李启文计算的过程,他是全程目睹的。

再看一遍,也是消化这份设计图带来的震撼。

將数据全部默算了一遍,確认无误后,梁工才把设计图交给了工头,隨即看向李启文,有些小心的问:“李先生,您也是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