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俺捡嘞,启蒙失败(23)(1 / 2)

加入书签

经纬顺势将话题引向黄晓明。

“这次和晓明搭当,很多观众都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嘉靖,也看到了一个演技迸发的黄晓明,怎么看他的表现”

陈道明赞许道:“晓明这次完成得非常出色。他抓住了角色的内核。戏里我们是针锋相对的君臣,戏外能看到年轻演员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并为之努力,这是让人很高兴的事。”

随着话题深入,经伟提到了近期观众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陈老师,我们发现很多观众,尤其是历史爱好者,喜欢将《嘉靖》,还有您也参演了的《督公》,将这两部电影,和另一部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做比较。”

“有人认为《大明王朝》更深刻道出了王朝的政治规律,比如那句经典的‘难道不按照你的改革进行就是错误的吗’,以及那种‘我告诉你这些,是一种恩惠’的权力姿态。”

“你如何看待这种比较《嘉靖》在创作上做了哪些取舍”

陈道明略一沉思,随即想到了沈善登的比喻。

说起来,督公票房成功后,他也问过类似的问题。

反正也没人说他不能用,他就拿来用了。

问就是俺捡嘞。

“《大明王朝1566》是部好作品,它像一坛陈年的老醋,味道醇厚,酸冽醒脾,能让人品出历史深处许多复杂难言的滋味。”

“但是光喝醋不行,观众进电影院,终究是要吃饺子的。”

看着主持人略带困惑的眼神,他耐心解释道:“醋,就好比历史中那些厚黑的、悬疑的、充满争议和人性幽暗的部分。”

“比如关于嘉靖皇帝,民间和学界都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有些甚至颇为猎奇。”

“这些‘醋’能提味,是很好的点缀,一碟好的醋,配上好的饺子,能卖出天价。”

“但饺子本身,也就是一个完整、精彩、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根本,它保证了作品的下限,满足了最广大观众的基本观影需求。”

“《嘉靖》的取舍就在于此。我们并非无视那些复杂的‘醋’,而是选择将更多的笔墨用在包好‘饺子’上。”

电影频道的专题结束,经伟感谢道:“多谢陈老师。”

马不停蹄。

为了电影宣发!

陈道明又在王京陪同下,参加了另一档央视重量级节目《艺术人生》。

这档节目,和陈道明的气质更搭了。

话题还是从热映的《嘉靖》电影谈起,陈道明阐述道:“除了展示一个少年天子如何在逆境中成长,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礼议’权力博弈,我们更想弘扬的,是一种历史之光。”

没想到遇到对手了,到了朱军的强项。

朱军来了段煽情:“是啊,我想,我们脚下这片锦绣山河就是一种光彩,我们绵延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

陈道明心情不太好了。

朱军抢戏!

感觉自己的东西被抢了,风头全让朱军出了。

陈道明连忙道:“这些我也是受了沈导的影响。”

“其实不是沈导最开始提。”见陈道明双眼迷茫,朱军没有细说,一带而过道:“认识到自身历史中这些光明和积极的一面,才叫真正的自信,才有自尊,也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

“当然,要当好这个‘王婆’也不容易。如何发掘历史中光彩与精神,特别是拍出来的东西自己相信,也让观众信服,才是困难所在。”

“《嘉靖》做的就很好,陈老师也演的很好。”

陈道明感觉这节目不太行。

不高兴,主持人怎么老是抢他的话!

陈道明只好谦虚道:“我只是做了一个演员分内事,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的团队。”

节目走入尾声。

两个高手过招,展现了各自的学识底蕴。

借着节目的机会,朱军问到了未来项目:“陈老师一番话真是让人受益匪浅。不知道未来有没有机会再看到您与沈导合作”

“比如传闻中的第二部,《嘉靖中兴》,或者那部据说武器设计很惊艳的《绣春刀》”

陈道明并未透露具体信息,只表示:“好的剧本和团队,总是吸引人的。”

节目结束。

离开央视演播厅,陈道明的经纪人王京给他送上外套,王京感慨道:“刚刚院线再度调高了预期,本来一亿五,看这架势,票房有可能破两亿。”

“谁能想到呢。”闻言,陈道明也笑了。

《嘉靖》演的很过瘾,而且作为演员就没有不想在大银幕称雄的。

陈道明对于自己的选择,很满意,当初不矜持是对的,有些机会真的需要争取。

像张国立也有实力,可想要有个好机会,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