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好风流(14)(1 / 2)
会议开始。
听到领导讲话中,再次提及电影在奥运前的积极贡献。
《赤壁(上)》正让韩三平焦头烂额,和《投名状》不一样,《赤壁(上)》他确实投入了全部资源。
结果吴语森让他大失所望。
同样的抹黑,沈善登也承受过,甚至更大。
但是作品够硬,影好可破。
到了吴语森身上,名声很大,但作品不行,扛不住。
不过韩三平稳得住,渐渐恍然大悟。
到底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心态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他微微靠在椅背上,依旧是那副认真聆听,略带谦逊的表情。
没错,就是我!
《赤壁(上)》确实让他焦头烂额,但这又如何
如果只有一部《赤壁(上)》,它算勉强达标,最多也就是个中规中矩,无功无过。
可现在呢
先是《人在囧途》在六月底这个节点,用一种轻松温情的方式凝聚了大众情绪,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
然后才是《赤壁》。
这两部片子,实际上只有《赤壁(上)》是他全程介入,《囧途》是强行参加。
但外界看来,这都是他韩三平和中影鼎力支持的!
这么一想,《赤壁(上)》的些许不尽如人意,反倒成了锦上添的那片绿叶。
衬托出他主导的项目矩阵是多么成功!
功劳不算在他头上,算在谁头上
毕竟,沈善登这块璞玉是他发掘的,是他顶着压力给与了全方位的战略级支持。
沈善登越是成功,他这位伯乐和坚强后盾的功劳就越是凸显。
没错,就是他高瞻远瞩!
韩三平越发从容和自信。
他和沈善登太厉害了!
就是他和沈善登一起,用实实在在的电影作品,在舆论战场上打了一场漂亮仗,挣足了面子。
当然,面上功夫还是要做足。
散会后,周围同僚再次祝贺时,韩三平连忙风轻云淡摆手道:“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是时代给了我们电影人机会。”
“我就是做了该做的工作,不敢居功,不敢居功啊。”
不少人看的牙痒痒,装起来了这是!
韩三平这边是躺赢得舒舒服服。
远在意大利的马可穆勒就是实实在在躺枪了。
查尔佩里克为了给自己任期画个像样的句号,也为了布局退休后的利益,决定转变策略,尝试交好沈善登。
换个角度去想,沈善登一直崇尚好莱坞先进经验。
不仅如此,沈善登越成功,对好莱坞越是利好。
一直以来,他们一直从各种渠道施压,想要让这边进一步开放电影市场。
结果,很不顺利。
甚至《督公》上映的时候,为了给这部戏留出足够空间,将两部好莱坞放在一块。
脸都不要了!
但换个角度,如果中国市场也能出现一个拉高电影市场上限的公司,自然而然的,可以开放空间会越来越大。
固然,电影不只是电影,电影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但是电影也只是电影,好莱坞这些公司也是要赚电影票房的。
查尔佩里克在任的时候,也自诩为了帝国事业兢兢业业,现在他要离职走人。
谈什么宏大叙事,只有去智库或者高校。
想要一份油水充足又轻巧的工作,光讲宏大叙事是不行的。
商业公司不养闲人啊!
而且查尔佩里克相信帝国的实力,好莱坞的力量,不是沈善登可以撼动的。
沈善登一个人一年不休,能拍几部电影
好莱坞一年优秀的电影十几部,几十部,拿什么比
通吃全球市场的好莱坞,远不是沈善登能比的。
查尔佩里克想来想去,一个越洋电话就打到了之前合作过的马可穆勒那里。
对于马可穆勒这种欧洲犬,电话里,他没什么客套,不容置疑下了命令。
“穆勒先生,我需要你尽快打通与沈善登的关系,为双方可能的合作铺平道路。我希望能看到实质性的进展。”
查尔佩里克打算尽可能在离职前,把该用权力都用了,该榨的油水榨出来。
欧洲三大,除了戛纳,其他两个,好莱坞大片和巨星哪怕获奖了,都不一定会出席。
这就是典型的垃圾奖项。
而且威尼斯是厨余垃圾,柏林是有害垃圾,戛纳稍微好一点,也只是可回收垃圾。
对居于西方世界上层的作用不大。
听完查尔佩里克的要求,马可穆勒心里把这个美国佬骂了一百遍。
真当他是
↑返回顶部↑